第B4版:市场精品

一增一降一低:

猪的情况不少

  通讯员 蒋涛 本报记者 陈小平
上半年生猪产销有三大特点
  生猪是我省畜牧业第一大产业,综合分析上半年我省生猪产销形势,可概括为“一增、一降、一低”:
  一增:生猪生产稳中有增
  据统计,上半年我省生猪存栏1260.55万头,比上年同期增长3.52%,环比增长4.31%;累计出栏肉猪1085万头,比上年同期增长7.3%。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能繁母猪,养殖规模继续呈明显增长趋势。上半年,全省能繁母猪存栏140.76万头,同比增长10.98%,已达到去年最高时的水平,比今年一季度的133.75万头增长5.2%。
  一降:主要猪产品价格快速下降
  活猪价格自去年4-5月份达到高峰后,一直在下跌通道运行。到今年6月29日,全省活猪综合平均价为每公斤10.37元,比去年3月20日的每公斤18.23元下跌了43%以上。期间,经历了两次较大的反弹,但反弹都相对乏力。
  仔猪平均集市价在2月达到最高的每公斤15.07元后,随即下跌,到4月27日已跌至每公斤12.94元,虽然5月份有所反弹,但总体仍处于下跌态势,到6月29日跌至每公斤12.71元。上半年,仔猪价格累计下跌14.4%。
  今年以来,去骨带皮猪肉价格基本呈单边下跌行情,由年初最高的每公斤22.66元,4月底跌至最低的每公斤17.99元。5月后受甲型H1N1流感暴发及季节性消费减弱的双重影响,肉价一直在低位徘徊,并基本稳定在每公斤16.3-16.6元,上半年累计下跌24.4%,基本与活猪价格下跌幅度一致。
  一低:养殖效益持续走低
  上半年,我省生猪养殖效益持续下滑。除了猪价持续走低外,主要是占养猪成本约70%的饲料成本居高不下。到6月底,玉米价格已上升至1.81元/公斤,豆粕价格3.55元/公斤,与去年年底的1.67元/公斤和3.17元/公斤相比,分别上涨了8.4%和12%,而且仍呈上扬趋势。
  上半年,我省生猪养殖头均利润约为50元,与去年同期的400元相去甚远。而且从4月起,养殖进入亏损阶段,已持续3个月。6月份,全省平均猪粮比为5.55:1。
三大因素影响下半年行情走势
  下半年,我省生猪出栏量整体上仍将继续增加,而7-9月又是猪肉及其制品消费淡季,猪价估计会在盈亏平衡点附近持续波动。到4季度,随着国庆、中秋、元旦、春节等节日消费拉动,猪价可能逐步回升。综合分析来看,影响下半年猪价走势,主要有三大因素:
  ——生猪价格固有周期波动:当前还处在低谷期。
一般来说,生猪生产波动周期为3-4年。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我省生猪生产共经历了5次较大波动,而从2006年6月到现在,是第五个波动周期。专家分析,去年下半年到现在,正处波动周期中的低谷期。
  ——生产基数偏高,产能集中释放。从2007年开始,生猪价格持续20多个月的高位运行和各项扶持政策的落实,大大刺激了广大农户养殖热情,大幅扩大存栏,全省生猪存栏特别是母猪存栏一直居高不下,能繁母猪占存栏生猪比重大,目前达11.2%,而且种猪需求较旺。据杭州新欣种猪有限公司反映,该场今年以来种猪销售一直较旺,一季度月销售在400-500头,比最低时增长1倍以上。下半年,随着这些新母猪产能的集中释放,供应量将明显大于需求量。
  ——养殖场(户)资金实力充实,抗亏能力增强,逆势补栏。2007年的猪价飙升,让绝大多数规模养殖场(户)实力明显增强,能从容应对市场风险。此时,不少大中型规模养殖场(户)纷纷在淘汰老龄母猪、调整猪群结构,甚至逆势补栏、扩栏,期望在新一轮高盈利周期到来时取得更好效益。如萧山钱江出口养殖有限公司,该场今年在慈溪新建的规模养殖场,在已有1000头母猪群的基础上,还将再增加1倍以上。因此,不排除下半年生猪养殖仍将处于低盈利状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