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市鹿山街道上任村村民俞小江,每天都要上街捡4吨“垃圾”,不少清洁工都以为他是同行,其实俞小江的真正身份是上任村养殖专业合作社社长,他捡的这些“垃圾”,都是用来养菜牛的。
今年39岁的俞小江经营牛肉生意多年,发现当地菜牛需求量较大,但当地市场的牛肉大多从外省运过来,成本较高。他进行了一番市场调查后,去年下半年,投资上百万元,从内蒙古引进了100头菜牛,还成立了养殖专业合作社。
一开始,他到田里收购一些玉米秆、茭白叶给牛吃。但很快,附近一带都被收购光了,俞小江就把目光瞄向了城里。
“一开始上街捡的时候特别难为情,怕别人认出自己。”俞小江说,每天清晨5点不到,他和妻子就开始乔装打扮,有时戴个大草帽,把帽檐拉低,有时跟清洁工人一样戴个大口罩,或者等晚上11点后才去捡。别人不要的甘蔗皮、玉米壳等,都成了他们眼中的宝。时间一长,不少清洁工人都以为他们是同行,一些热心的老板还会自觉地把垃圾留起来,等他们来处理。
俞小江说,上百头牛一天要吃4吨饲料,一年就是1500吨,所以他和妻子不得不每天都出门捡“垃圾”,虽然苦一点,但一年下来成本至少节约了15万元,而且,用这些绿色“垃圾”养殖的菜牛,肉质更鲜美。
上半年,俞小江饲养的50头菜牛出售了,反响很好。
(李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