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建新
近年来,衢州市衢江区把推进粮食规模经营作为稳粮兴农的重要举措来抓,创新工作机制,加快土地流转,注重培育主体,逐步形成了粮食生产规模化、服务社会化的新格局。2009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达44.54万亩,总产16.73万吨,实现面积、单产和总产“三增”。
(一)以机制创新为主导,唱响粮食规模经营的主旋律
创新管理机制,保障粮食安全。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农民主体、政策推动”的思路,建立健全粮食安全工作机制。同时,加大统筹力度,建立“三农”资金统筹使用的长效机制,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给予倾斜。
创新服务机制,推广“东湖模式”。2009年,区里在莲花镇东湖村试点,以“一村一社一卡”为主线,以流转托管、全程代理、部分托管为主要服务方式,将当地221户农户全部纳入衢江区东丰粮油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为农户提供水稻生产全程化服务。通过抓点示范,点面结合,“东湖模式”在全区得到全面推广。2009年,全区扩种早稻3.5万亩,合作社社员的粮食复种面积达到11.7万亩,其中早稻4.9万亩。
创新流转机制,推动规模经营。衢江区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农业规模经营的实施意见》,由区财政每年安排6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用于推动土地规模流转。同时,全区还建立了区、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各乡镇(街道)建立了土地流转信息交易网。目前,全区累计流转耕地7.98万亩,占承包耕地总数的33.9%。其中,重点产粮乡镇——莲花镇土地流转率已达49.8%。
创新贷款机制,解决融资难题。如莲花镇的农业经济主体可用大型农机具作抵押,申请贷款,此举切实解决了种粮大户的资金难题。
(二)以粮食功能区为重点,建设粮食规模经营的主战场
按照建设良田、应用良种、推广良法、配套良机、推行良制的要求,衢江区立足早部署、早落实,先后在莲花镇东湖畈和全旺镇全旺畈建立了2个高标准的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并在杜泽镇杜泽畈和高家镇大田畈建立了2个市级粮食功能区。
科学编制方案。衢江区在编制规划过程中,注重与全省新增粮食生产能力实施规划、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农业综合开发规划等相衔接,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
加强资金统筹。衢江区整合相关部门项目资源,将相关项目资金纳入粮食功能区建设中统筹安排,着力完善功能区基础设施。目前,全区已整合资金350余万元,用于粮食功能区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土地流转。目前,东湖畈、全旺畈粮食生产功能区已分别流转土地720亩、300亩。衢江区还着力提高规模连片效应,引导功能区内农户迁移零星桔园,大力推广早稻生产“东湖模式”。
强化科技支撑。以送政策、送农资、送订单、送科技、送信息“五送”服务为抓手,全面培训粮食生产功能区内的种粮大户和合作社成员,提高农户的种粮技术水平。
(三)以种粮大户为主体,培育粮食规模经营的主力军
政策上激励。以带动能力强、服务水平高、社会贡献大为标准,每年评选十大种粮大户,并给予奖励。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等种粮补贴直接发放给种粮大户,提高他们的种粮积极性。对应用新品种、新技术者给予适当补助,努力提高科技在粮食生产中的贡献率。在农机具购置补贴申请上,优先考虑种粮大户。
生产上指导。以责任农技推广制度为载体,推行“保姆式”、“菜单式”的农技服务。各首席农技推广专家、农技指导员长期驻村蹲点,深入田间地头,抓好高产示范方建设和示范户培育,真正做到了科技到户、良法到田、技术到人。同时,根据大户的生产需求,我们在电视台开辟了规模种粮电视专题栏目,每周播放1次,每年制播30期。
技术上培训。邀请市、区有关专家,结合农时季节,分期、分批对种粮大户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种粮水平和经营能力。同时,不定期组织种粮大户到中国水稻研究所、省农科院参观学习,使他们在学习中提高,在提高中扩大种粮规模。
(作者系衢州市衢江区常务副区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