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三农论坛

农业走出去的挑战和机遇

  陈文云
  上世纪90年代开始,温岭市的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积极探索到外地去发展种养业,拓展农业发展空间。经过10多年发展,到2009年,全市农业走出去的面积达到36.48万亩,广泛分布在海南、云南、广东、广西、江西、江苏、四川、湖北等20多个省(市、区)以及缅甸等国家,涉及18家农业企业和合作社、5600多户农户,每年投入生产资金达6.04亿多元,年创产值7.06亿元。“追着太阳种西瓜”成为温岭农业走出去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但由于地域广阔,情况复杂,农业走出去也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规模种植,土地流转难;田头居住,生活条件差;频繁搬迁,纠纷事件多;自我摸索,缺乏技术支持;政策空白,扶持保障少等。
  农业走出去对政府、社会、农民是一件三赢的好事。各级政府应加强引导,帮助解决农业走出去所遇到的社会治安、土地流转、政策保障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拓展农业发展新空间。
  高度关注,强化服务。各级政府要建立综合协调小组,加强与所在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沟通,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中。要建立科技指导专家小组,在重点区域开展技术试验和农作制度创新,解决外出农户的生产技术难题。要建立土地流转服务小组,规范流转行为,减少矛盾和纠纷。要对走出去的农业企业和农户分类建立农民信箱,定期不定期地发送品种、技术等信息,尽可能地延伸政府的管理、服务职能。要制定政策,鼓励农业企业、合作社科学有序地到外地发展种养业。
  建立组织,自我管理。对于产业和农户集中、承包周期较长的区域,可考虑组建企业或合作社,通过注册商标、开展质量认证,提高产品附加值。对于产业类别、人数多的区域,可帮助建立协会,实行自我管理;对于人数较少的区域,可采取跨区域建立协会的形式,达到相互联系的目的;对所在地有温岭商会的地方,可考虑加入商会或建立商会农业分会,帮助农户解决各类难题。
  全国联动,科学发展。建议相关部门要像解决农民工医保异地结算问题那样解决政策性农业保险异地受理、赔付、结算,并开通全国范围的农产品“绿色通道”。另外,到国外发展的农业企业所碰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大于国内,国家应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加强与所在国的沟通协调,保护走出去农业企业、合作社的利益。
(作者单位:温岭市农林局)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