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2版:浙江林业

有机竹笋生产技术新增产值数千万元

  有机农业虽已有近50年的发展历史,但目前关于有机竹笋的开发、研究和推广,在国内外均无先例。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湖州市林技站等单位首次提出了一整套有机竹笋生产技术管理体系,制定并发布实施了《浙江省有机毛竹笋生产技术规程》、《有机早竹笋生产技术规程》,这为我省有机竹笋生产的标准化、规范化、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项名为“有机竹笋生产关键技术推广应用”的科研项目,根据有机竹笋产地环境质量标准,在湖州市吴兴区、德清县等6个县(市、区)建立了11块示范林基地。它采用有机生产方式,解决竹笋生产中存在的环境污染、土壤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竹笋品质下降等问题,加强土壤培肥技术、平衡施肥、病虫害有机控制以及竹笋产品质量控制等技术的研究与推广。项目组通过对有机竹笋生产技术体系中的关键技术研究,特别是对竹园土壤平衡施肥和病虫害控制技术的试验与研究,首次研制出竹笋植物型有机肥和生物型有机肥,并获得了两项发明专利。
  项目组在竹林病虫调查与综合控制研究中,制订并完善了竹螟、卵圆蝽等竹子害虫的监测预报办法,并根据全省竹子种植面积、种类及分布情况,将研究成果推广应用于生产实践。3年来,累计推广面积6.44万亩次,总产值达1.8亿元。推广区内竹林亩均产量增加121.61公斤,累计增加产量7831.81吨,增加产值2632.84万元。
  项目组还在安吉县山川乡高家塘、北弄村等有机竹笋生产示范区内,套种和补植深根系阔叶乔木树种山核桃、枫香、马褂木、水杉等5000多株,丰富了林内生物多样性,营造了健康可持续的竹阔树种混交林分。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