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文摘

60年前,惊动中南海的特大爆炸案

  1950年夏天,中共中央决定在中南海召开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就在会议期间,突听两声巨响震天,矿药厂神秘爆炸。人民警察拨开重重迷雾,终于使爆炸案真相大白。
神秘爆炸,震惊中外
  1950年6月14日下午4时许,会议正在热烈地讨论,从中南海外东侧远处突然传来两声巨响。发生爆炸的是一家专门生产矿用炸药、雷管的工厂,辅华合记矿药厂。
  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这两声爆炸通过各种途径迅速传遍了全世界。据资料显示,这次爆炸案是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所发生的最严重爆炸事件和火灾事件。这次爆炸造成的损失极大,有39人死亡,406人受伤;全部倒塌的房屋有497间,部分倒塌的有1928间。
  当晚,周恩来会同公安部长罗瑞卿和北京市委书记彭真、市长聂荣臻召开了一个秘密会议,严厉指示北京市公安局迅速查明爆炸原因。北京市公安局立即抽调侦察员17人组成了专案组。
现场排查,锁定疑点
  专案组接到命令,立即前往现场寻找爆炸真相。通过仔细排查,最后确认两声巨响是两次小的爆炸所发出的,爆炸的位置分别是成品炸药包装点和雷管包装点。专家组肯定,这个爆炸案是有人蓄意破坏,并立刻将爆炸现场的残留物提取后急送清华大学进行成分分析。与此同时,专案组紧锣密鼓地在爆炸发生前进出成品车间的人员身上寻找线索。
  化验结果表明,爆炸并不是定时炸弹引起的。专家组认为明火引爆的可能性也几近于零,这样就只剩磷类化学物自燃引爆的可能性了。
截获密电,疑云密布
  10天后,案情毫无进展。就在这时,北京市公安局截获了一条台湾密电,破译出的电文如下:“609:祝贺你组实施之北平爆炸行动成功,局座奉总统之命已令予以嘉奖,不日将有特使赴平。”不久,我公安局电讯侦查人员再次截获一份密电,是针对爆炸的技术问题对“609”进行“指导”的,这份密电长达3654字,其中列举的技术数据、伤亡损失等情况,都是当时没有公开披露过的。这初步证实了专案组在第一次案情分析会上的判断:此次爆炸确系特务所为。
  但经过侦查员的反复侦查,发现了许多疑点:当时台湾特务机关与潜伏在大陆的特务以电台联系时,一般都是两套密码轮流使用,而这两份密电,使用的是同一套密码。就是说,敌特人员是故意让我公安局截获密电的。专家组分析了第二份密电中的数据,极有可能是辅华合记矿药厂内部传出去的。据此,专案组查到爆炸后,该厂生产部负责人的表弟查一峰,要去了一份厂家单方面的调查报告,查自称在天津的一家报社工作,准备就此事写一篇调查文章。
  不久,侦查员截获了一封查一峰发往香港的信件,发现了他从事特务活动的证据。在铁的事实面前,查一峰供出了他向矿药厂索要那份材料的原委,系接受了台湾特务机关的密令所为。
排除疑点,真相大白
  排除了敌特破坏的可能性,专案组决定对爆炸现场重新进行勘验,并聘请了3位专家,最后得出结论:是炸药包装点先发生爆炸,然后引发了雷管包装点爆炸。
  爆炸发生时,炸药包装点现场有3名工人,都已罹难。他们在早上进车间时已经交出了随身携带的违禁品,若是他们中的一个引发了爆炸的话,多半是身上还留有可以引发爆炸的物品,其中有一条线索是,罹难者范震光在那天进车间前交出违禁物时,有人听见他的口袋里发出过金属碰撞的“叮当”声响,估计是银元。
  专家进行了多次模仿试验,结果表明银元碰撞时确实能引燃炸药。据此,推断出范震光在操作中,不慎将银元滑落到了正在装箱的炸药上,银元碰擦产生的火花引发了爆炸。
  果然,侦查员在现场附近清查出3枚已经炸得难辨形状的银元。至此,专案组对这一案件作出了最终结论:这是一起由于不慎肇事而引发的特大爆炸事故。
  (据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吕春/文 2010年5月27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