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文摘

“百余城市内涝”并非皆因天灾

  入夏以来,南方地区汛情不断。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秘书长刘宁日前指出,部分城市遭遇强暴雨袭击,引发城市严重内涝,100多个县级以上城市一度进水。
  百余城市内涝,除了遭遇强暴雨袭击这个客观情况,也暴露了规律性的东西,那就是在城市建设中,是否尊重了自然规律,做到了人与城市的共生共荣。自汛情发生后,在一座座被泡了汤的城市中,各种曾经隐身的“城市病”,开始一一暴露出来。
  比如,在一栋栋鲜亮的现代高楼大厦下,不少城市的排涝系统非常落后。在建设之初,并没有参考科学系统的水文气象变化数据,造成防汛标准与实际不配套;城市中能自由呼吸的土地越来越少,难以渗水的水泥路面越来越多;城市中能自由奔腾的河流越来越少,在有些城市,不但天然河道被硬化,而且在河道里建起了永久性建筑物;城市中能自然生长的湖泊越来越少,许多湖泊被围湖造田、围湖建厂、围湖造屋,造成湖泊蓄水容积减少,削减了湖泊的调蓄功能。
(摘自《新京报》 周展/文 2010年7月22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