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4版:农机化

陶仙福:开着农机去外省种粮

  •   陶仙福(右)开着收割机在田间驰骋。
      前不久,一辆装有25吨稻谷的大卡车驶进了台州市路桥区粮食收储公司,该区群欢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合作社理事长陶仙福跨省种粮喜获丰收,把沉甸甸的粮食从江西运回家乡,出售给当地粮食部门。他告诉笔者,今年他在江西机械化种粮1万多亩,光早稻总产量就达450万公斤。
      一年前,对陶仙福跨省种粮的做法,质疑声不少,“承包万亩耕地种早稻,陶仙福能行吗?他是吃了豹子胆,还是头脑发昏?”2009年3月,陶仙福到江西承包1万亩耕地种早稻的消息传开后,同行们发出了这样的怀疑。
      多年磨练形成的敢闯敢拼精神,让陶仙福敢于面对这样的质疑。今年40岁的陶仙福是台州市路桥区蓬街镇人,小学没毕业就开始为生计奔波劳碌。他学过理发、撑过运输船、卖过水泥、办过砖瓦厂,25岁开始学习开拖拉机搞运输。丰富的经历让他体验了众多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喜悦,更让他养成了吃苦耐劳和对事业不懈追求的精神。
      2005年,陶仙福在路桥区农机部门的指导下,创办了路桥区群欢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专业合作社。经过5年的发展,他的农机事业越做越大。
      近年来,当地土地承包费不断上涨,去年每亩土地的承包费涨到了近600元,几乎是2005年的两倍,种粮效益下降明显。此外,承包土地面积小而分散的状况,也降低了机械化作业的效率。如何发挥农业机械的优势,实现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陶仙福开始寻求新的发展路子。
      在台州市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的影响下,陶仙福有了走出去发展粮食生产的想法。2009年春节后,江西省都昌县粮食局有关负责人来到路桥调研取经,寻求粮食生产合作,这让陶仙福眼前一亮。
      都昌县是江西主要产粮区,但是其水稻种植方式一直以人工为主,受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农业作业人口老龄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粮食生产遇到了困境,土地抛荒问题逐年加剧,都昌县急需农机化服务来破解种粮难题。这一需求,与陶仙福的思路不谋而合。
      在两地农业部门的帮助下,陶仙福抓住了这一难得机会,与都昌县粮食局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合作社与都昌县东风农场、银宝农场达成协议,承包其1万余亩农田,开展机械化种粮。
      2009年万亩良田喜获丰收,稻谷产量达到360万公斤,其中有100万公斤运回路桥,卖给路桥区粮食收储有限公司,当年合作社实现利润130万元。2009年9月,省农业厅副厅长赵兴泉专赴江西考察群欢合作社跨省承包万亩耕地发展粮食生产情况,并给予高度评价。
      陶仙福告诉笔者,通过跨省承包种粮,合作社的农机利用率大大提高,全年农机作业时间可增加50%以上,合作社可因此增收150余万元。“以合作社为纽带,到外省建立稳定的粮食基地,对保障本地粮食生产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尝试,陶仙福无疑是众多农机大户和种粮大户的榜样。”该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马礼良)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