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中旬,经过连日暴雨袭击的四川青川地区,稻田里的稻子大面积翻倒。杭州廻龙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郑户南立即召集32名社员,调动11台收割机,组成了一支特殊的援川作业队,浩浩荡荡向青川进发。作业队的目标很明确——帮助当地的农民及时抢收夏粮。
暴雨过后,四川青川许多农作物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其中水稻受灾比较严重。由于经济相对落后,无法引进先进的设备来快速大面积收割。“如果不及时清理,倒翻的稻子会腐烂。”郑户南告诉笔者,这次去青川,收割费用全部减半收取,残疾人和困难户实行免费收割,仅此一项可为农民节支20多万元。
这次的援川收割行动,郑户南动员了合作社许多社员,虽然知道是费时费力的亏本生意,可社员们都无怨无悔。“他们出了这么大力,我们也不能让社员们吃亏。”为了补足这次援川行动的资金缺口,郑户南更不惜自掏腰包。“四川青川的灾后重建还在进行,我们到那里能够帮助他们解决农业问题,他们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其他建设中去。”作为此次行动的发起人,郑户南告诉笔者,这次援川作业之后,他们并不会马上回去,而是要去全国各地进行收割作业。“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去哪里。”
郑户南在杭州西湖区一带是出了名的。近年来,他
和社员们先后向贫困地区、汶川地震灾区、敬老院、残疾人等捐款4.5万余元。郑户南做事总是满腔热血,他不仅是当地出了名的“热心肠”,而且他还是当地响当当的农机领头人。他带头创办了杭州郊区第一家农机合作社——廻龙农机专业合作社,带着社员们走南闯北,成了近十年来享誉安徽、河南、云南、新疆、黑龙江等多个省份的现代“麦客”。“儿时的我,每当看到父老乡亲面朝地背朝天,整天忙碌在繁重农活中时,总会想要助他们一臂之力,却又力不从心,直到1998年农业规模化生产,才让我找到了机会”。据郑户南回忆,当时西湖区转塘镇廻龙村粮田大规模整理后,他想实行机械化收割,以减轻粮农单家独户收割的负担。20多岁的郑户南拿出家里仅有的3万元钱,又向亲朋借了10多万元,购买了杭州市第一台洋马牌多功能收割机。“洋马”开来那天,郑户南就在自家的2.5亩地里做试验,原本四五个人一起干,也要1星期才能完成的收割任务,“洋马”仅用了半小时就全部完成。“一边割麦,一边脱粒,成片的麦穗转眼留下的是一个个沉甸甸的麦袋。坐在‘洋马’上头,那感觉比现在坐在飞机上还好。”郑户南说,面对农机化带来的改变,都能兴奋得留下泪来。
第二年,郑户南又买进了当时全省第一台电脑化操控的日本“久保田”收割机。2004年,他和村里的农机手合作,带头成立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始跨区作业,前往全国各地开展收割服务。2008年和2009年,他又相继购入两台功率更大、性能更优的收割机。
凭借着强大的农机装备,郑户南带领社员们多次开赴云南、四川、江苏、新疆、安徽、海南进行农机跨区域作业。到目前为止,他们已经长途行驶3万多公里,作业面积8万余亩,直接节约农户开支35万元,间接为农户增收150万元。
(杭农)郑户南指挥援川作业队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