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然原先在政府机关工作,几年前受一位企业老总的邀请,辞去公职,成为这家公司的副总。林然和老总是从小玩到大的朋友,老总一直以“大哥”尊称他。林然到了公司后,仍然没有摆脱在政府机关工作的烙印,喜欢指派下属干这干那。不少决策是老总研究作出的,但林然总是会提出反对的意见,有时候,老总在讲话,林然听到一些不当的表述时,就会指出来。林然总是认为老总是自己的朋友,在下属面前,也很少称其职务,而是直呼小名。老总对林然越来越反感,多次委婉提醒他注意维护自己在公司里的权威,但林然仍然觉得自己是老总的“铁哥们”,我行我素。后来,林然负责公司的一个招标会,因准备不足而败北,老总借机免除了他的职务,收回了他的公司股份。林然之所以走到这一步,其实是没有掌握朋友和上司之间的“度”,在私人场合,老总是朋友,但在公司,他是上司。
还有一个故事,一位中国人应聘到法国的一家公司,以任劳任怨出名,没有干好的工作,总是加班加点;不该他干的工作,也全部接受。这样的员工,在中国可以评上好员工,但他在这家公司里,却遭到法国同事的“谴责”。法国同事们认为,这个中国人的工作方式让他们感到非常不安,可能会危及他们的劳资环境。法国人认为,他们的薪酬与工作是对等的,而这个中国人竟然在干与薪酬不对等的事情,显然破坏了他们的“工作环境”。这也是一种“度”的问题,在截然不同的职场文化中,执著与放手,必须拿捏好“度”,这样才能顺畅地游走于职场中。
职场中把握好“度”,才能风生水起。生活中把握好“度”,才能幸福安康。
(摘自《杂文报》 流沙/文 2011年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