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2-3版:浙江畜牧兽医

养鸡路上,风雨之后见彩虹

  在象山县丹东街道寨里村,有一位远近闻名的养鸡能手,这位能干的农村妇女,在养鸡道路上一波三折,始终不渝。十多年来,她凭着坚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如今,她的养鸡场占地五六十亩,去年养鸡7000多只,年净收入10多万元。她还带动村民养鸡,共同致富。她的名字,叫倪彩芬。
缺乏技术 屡遭重创
创业之初多艰辛
  八年前,倪彩芬还是一个勤劳朴实的普通农家妇女,但她身上有着新时代农村妇女的很多优点,最突出的就是好学和好胜,别人能干的事,她都想学、想干,而且要干就全身心地投入、干好。
  一次偶然机会,倪彩芬得到了一些养鸡致富的信息,在外打工的经历使她认识到:光有自信和干事业的信念是不够的,还要方向对头。于是,她找来资料学习,考察市场、了解行情,并最终选择了土鸡饲养这个行业。
  土鸡饲养听起来很简单,但实际干起来并形成规模却难度不小。比如鸡舍场地,既要通风,又不能影响周围卫生,几经考察,她选择了山地喂养;又比如资金,建鸡舍、买材料都需要钱,她毅然拿出多年积蓄,投入到创业中。
  万事开头难,创业伊始,夫妻俩遇到了不少困难:鸡犯病了,在当地买不到治疗的药,附近也无专业人员给予支持;配料、配量,雏鸡的保温与饲养管理等,这些东西她都两眼一抹黑,全然不懂;2003年全球暴发的禽流感,几乎将她的一切努力化为泡影。“当时真的搞得我焦头烂额,几次都想放弃算了。”倪彩芬回忆说,“可乡亲们的眼睛都盯着我,我不能就这样失败了。”
紧抓机遇 多方支援
风雨之后见彩虹
  正当倪彩芬几乎绝望的时候,当地乡镇、村干部登门走访,献计献策,鼓励她在哪摔倒,就在哪站起来,这些鼓励给了倪彩芬爬起来的勇气。“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我一是不懂技术,二是缺乏资金,三是没有亲历亲为,纯粹就是门外汉!”倪彩芬这样总结当时的情景。她清醒地认识到技术是自己发展养鸡业的瓶颈,于是一门心思拜师学艺。她向街道畜牧员取经,并请畜牧员定期临场观察指导;她买来书籍潜心学习,并拜访了附近几乎所有的养鸡户。
  由于她好学善学,肯吃苦,不久她便很好地掌握了土鸡饲养各个环节的关键技术,群鸡成活率逐渐增至95%,养殖业发展开始步入快车道。
  2008年,她的养鸡场出售成鸡3批,净赚6万多元;2009年,她贷款3万元,用以扩大养殖规模;2010年年初,她又贷款5万元,分批购进小鸡7000只。
合作养鸡 泽被乡邻
致富之路更宽阔
  养鸡成功,让倪彩芬实现了发家致富的梦想,在掌声和赞誉中,她没有忘记各级领导的关怀和众乡亲的帮助,决心要帮乡亲们一起养鸡致富。
  她将自己的养鸡经验、饲养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村里的妇女姐妹,鼓励她们发展肉鸡饲养。在她的带动和帮助下,村里已有2户村民从事土鸡饲养。由于都是刚起步,她们缺乏必要的经验,倪彩芬尽全力帮助她们,从鸡棚建设到肉鸡饲养,无论自己家多忙,只要她们需要,她都亲自登门指导,为她们讲技术、讲方法,帮助她们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有村民向她咨询、请教,她都认真答复;村民遇疾病防治等难题,她都上门指导,从不拒绝村民的请求。
  养鸡技术日新月异,为掌握养鸡新技术,倪彩芬在繁忙之余,每天抽出时间学习新技术,并把新技术运用到肉鸡饲养中去,还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村民。
  倪彩芬说,自己的事业能有今天这么好的局面,离不开大家的帮助,现在自己有能力伸一把手、拉大家一把,明天大家才会一起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