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文摘

“半城市化”的两难尴尬

  曾在世博工地打工的河南农民工王庆华离开农村已近10年,“回去很难再干农活了”,何况,“听说家里的地要被征用了”。但一直在城市打工的他从不自认是城里人,“买不起房,医疗报销额要比城里人低,孩子要读高中也只能回老家,至于城市户口,似乎更遥远。”
  于是,他发现自己处于一种身份的两难之中:“回老家,村里人觉得我是个城里人;在城里,大家都认为我是个农民。”
  在上海社科院常务副院长左学金看来,王庆华们的境遇折射了一种“浅度城市化”:近1.82亿没有户籍生活在城市的人口,还有多达4000万的被征地农民,使我国在“人”的城市化方面显得滞后。“当前我国的城镇化率是46.6%,而城镇户籍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只有约33%,”左学金说,这意味着有13.6%即1.82亿生活在城镇里的人没有城镇户籍,这些人没有真正城市化。从这个角度讲,我国目前的城市化仍属于“半城市化”,距离“全城市化”还有很大距离。
  有关研究机构的报告认为,要解决“半城市化”问题,
  关键是推进农民工的
  市民化,即允许那些已
  经在城市长期就业和居住的农民工及其家庭成员在自愿基础上获得所在地城市的市民身份,并平等地享有与城市市民等同的公共服务和政治权利,承担相同的市民义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市民。
(摘自《瞭望新闻周刊》叶锋 桑彤/文 2011年2月9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