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文摘

乳业“大限”逼小企业出局

  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去年底发布的乳业准入新规,所有乳制品企业须在2010年12月31日之前重新申请事关企业生死存亡的“准生证”:生产许可证。而2011年3月则是众多乳制品企业的“生死大限”:届时仍然没有领到许可证的企业,将被责令退出市场。
  国家质检总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重新发放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已发放的企业数量超过申报企业数的60%。由于国内企业数量众多,仍有不少企业在排队等待“领证”。
  生产许可证的重新发放,提高了行业准入门槛,将导致大量小企业被淘汰出局。中国的乳制品加工企业有2000家左右,按照业内人士的估算,理论上至少有一半企业是不符合要求的。国家质检总局此前表示,对规模小、生产条件差、质量保障能力弱的企业,坚决依法淘汰、依法关停。河北省奶业协会秘书长袁运生说,这对实力较弱的企业是一大生死考验。“一部分企业没有向政府部门提出申请,自动退出;一部分企业因软硬件不达标,没有通过审核。”
  在中国乳制品行业新一轮的格局调整中,大中型企业有望成为受益者。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奶业分析师宋亮认为,我国的东南、西南地区的中小乳企占多数,小企业退出后的市场将会被大企业瓜分,成为非常有前景的市场。
  对于行业未来的发展,宋亮认为,从欧美发达国家的发展趋势来看,乳制品产业的集中度很高。对于中国而言,2000多家企业肯定要走向整合,在未来的5年到10年至少会被淘汰一半,剩下1000家左右。不过,行业集中度的提高并不意味着中小企业完全无法在市场立足。业内人士认为,中小企业也有自己的发展空间。乳制品花色品种繁多,产品结构多样,奶源稳定、销售良好的中小型企业达到国家相关规定后,也有自己的竞争优势。
  (摘自《经济参考报》白田田等/文 2011年2月24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