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为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确保公共卫生安全,义乌市对近五年频繁发病的猪场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发现这些场普遍存在建筑布局不合理、防疫设施不配套、消毒隔离不落实、饲养密度过大等现象,防疫基础设施薄弱成为疫病频发的关键。为改变这种被动局面,义乌市畜牧兽医局将“问题”猪场的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全年和今后抓好动物疫病防控的重点和基础工作来抓。
一年来,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该局因场制宜制订方案,限定期限落实整改,统一政策措施,明确监管责任,协同推进整改,使“问题”猪场的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得到配套完善,夯实了全市规模猪场防疫基础。
经过前期调查,该市筛选出凤林猪场、正隆猪场等25家存有明显防疫漏洞的规模猪场作为重点整改对象。为使整改工作顺利开展、整改到位,该局提出了“三挂钩”、“三协同”的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所谓三挂钩,即将防疫基础设施建设与审批办证相挂钩,与安排项目相挂钩,与规模猪场星级评定奖励相挂钩;所谓三协同,即结合动物防疫场所监管责任人制度,将农技人员挂联到场,协同畜牧生产、动物防疫、监督执法三线职能,督促、指导各规模场共同做好基础设施整改工作。
通过整改,25个规模养殖场普遍存在的垃圾多、猪粪乱堆放、杂草丛生等环境卫生问题得到了极大改善,隔离围墙、隔离门、消毒池、消毒间、消毒机、紫外线消毒灯、火焰消毒机、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池、消毒池等防疫设施设备得到配套,进一步强化了防疫能力。
环境改善了,防疫条件好了,猪群健康状况趋好,生产性能也提高了,同样的存栏母猪数,出栏猪同比提高5%以上,其他各项指标也有所提高,如义乌正隆猪场的母猪平均产仔量由上年同期的10.4头提高到11.4头,保育栏存活率达95%-96%,肉猪存活率达到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