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产业

丝价涨幅大 养蚕业回暖

今年春蚕种特别俏

  □本报记者 程益新
  本报讯 尽管春蚕种补订工作已经结束,但淳安县梓桐镇黄村的黄秋法前几天还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来到镇里的蚕茧管理站,询问还能不能补订得到春蚕种。“我平时在丝绸厂打工,了解到丝价去年就从26万元/吨涨到40万元/吨,所以,预计今年的茧价肯定差不了。”黄秋法有点失望,他想不到蚕种供应会如此紧张,多订几张的愿望竟然落空了。
  今年的春蚕种成了“香饽饽”,这样的情况在我省湖州、嘉兴、金华等地都比较普遍。“前几天,我们刚刚向江苏调进一批5000张春蚕种,用于蚕农补订种,几天功夫就被抢订一空。”湖州市农业局蚕桑站站长楼黎静告诉记者,今年湖州市区这一带春蚕种供应最为紧张,也推动了蚕种价格上升,去年同期每张40元蚕种,现在涨到了60元以上。
  “去年我们发出去6.3万张蚕种,今年加上预备蚕种共有6.7万张春蚕种,但仍旧满足不了蚕农的需求。”湖州市南浔区农业局经作站金站长说,根据今年蚕农的养蚕积极性,如果敞开补种的话,肯定是供不应求的,所以,他们只能对每个乡镇平均分配,缓解燃眉之急。
  针对今年春蚕种供应偏紧的情况,省农业厅经作局有关负责人分析,因为去年我省蚕茧收购价创历史新高,大大提高了蚕农的养蚕积极性。据全省14个重点市、县预计,春蚕饲养量在62万张左右,比去年同期增加6%,同时,由于我省的蚕种企业大部分已改制为民营,没有承担风险的专项经费,在蚕种生产成本明显提高的情况下,蚕种生产量没有增加。由于春蚕种紧张,没有按时向有资质的经营单位订种的蚕农,有可能拿不到蚕种。
  不仅我省,今年春蚕种将出现全国性供应紧缺情况,为此,我省各级蚕种主管部门早在去年10月就发出了预警,一方面要求农民及早向蚕种经营单位订购蚕种,另一方面,有关蚕种经营单位在春节前已向省外调剂5万张蚕种,并动用了2万张省级储备蚕种。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