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茧生产的不确定性多、缫丝产能的严重过剩和缫丝产能的过度分散等等,这些都是导致茧丝行情大起大落的最直接原因,但是,近年来,随着“东桑西移”的不断推进,这些构成行情上涨下跌的因素正悄然发生变化。
蚕茧生产的不确定性,因广西权重的增大而减弱
回到10年前,广西蚕茧占全国的比重仅7.5%,但现在已达三分之一还强。广西权重的增加,使得广西的价格话语权得到提高,关键是其连续不断的生产方式(一年10—12批)使得市场调节周期大大缩短,它减弱了蚕茧生产的不确定性对市场的影响,也就自然减轻了价格的振动幅度。
缫丝产能逐渐集中,减弱了人们对市场的过度反应
过度的市场反应来源于缫丝产能的过剩与分散,随着近几年的行业洗牌,东部以及西部的川渝地区大批缫丝产能处于停滞或关闭状态。事实上,目前我国的缫丝产能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只是过去的相对分散改为了相对集中。
原料质量结构发生变化,对总产出产生了较大影响
东部茧质量好是人所皆知的。仅以出丝率一个指标为例,东部蚕茧至少比广西蚕茧要高出23%,也就是在相同蚕茧供应量情况下,现在的生丝产出要比以前减少17%以上,可见它对总产出影响有多么大。
蚕丝被异军突起,抵消了蚕茧增产效应对市场的影响
蚕丝被的知名度在当前甚至要大于丝绸的知名度,目前在国内蚕丝被销售非常之火,即或价格一涨再涨,但销量却未见下降。据悉,去年我国蚕丝被所消耗蚕茧占到总茧量的相近20%。
青 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