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地方领导班子集中换届,“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种种“小动作”又浮出水面。山西太原市原市长张兵生因发短信干扰选举、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油洋乡干部严某贿选,皆撞在了严肃换届纪律的枪口之下。
“5个严禁、17个不准”,作为中央设定的换届“高压线”,我们不担心其不通电。一般来讲,只要触碰到,高压电流就会终结越轨者的政治生命。可是,为什么每逢换届仍会有人触碰到“高压线”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搞小动作的人都自认为难以被发现。比如搞小动作的主导者,发动其小圈子中人,圈子再套圈子,最终把有关代表都尽可能地圈进去。再比如,打电话、见面打招呼、一个眼神一个暗示之类的,即使对圈不进去的代表不管用,也不会作为证据被发现。
从这个意义上讲,严惩了几个搞小动作的人,不等于所有搞小动作的人都被发现了,必定还有一些漏网之鱼逍遥法外。这不是说这样的“高压线”不管用,而是更要着眼于制度创新,使小动作不会出现,出现了即被发现,被发现就会断送前程,如此才能换届换出风清气正、换出心平气和。
我们无法提出具体详细的解决问题之道,或许可以提供一些思路给制度创新者以启迪。比如,从打破小圈子、切断利益链、避免仅仅从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熟人社会中选人用人,进行制度创新设计,小动作或许就没法搞了。因为没有利益相关人的庇护,一搞小动作,立马就会曝光。搞不了小动作,那些想打歪主意的官员的心思才会回到干实事、干正事的轨道上来,这才是赢得选票的关键路径。
(摘自《京华时报》 陈家兴/文2011年04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