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发改委对于价格调整三令五申,但是婴幼儿奶粉特别是洋奶粉涨声不断。不可否认,有奶粉原料成本的上涨的因素,然而成本真的令洋奶粉不可承受了吗?听听一袋洋奶粉的自白和专家的说法。“我来自新西兰,主人告诉我这里需要我们这样的进口奶粉,为此我踏上了中国之旅。”
在新西兰,牛奶的生产成本并不高。“当我离开新西兰之际,便开始了从‘普通女子’向‘贵妇’的蜕变。远洋货运、新西兰和中国双方边检费用、关税、保税仓租金、预收增值税等将我的身价提高了30%-35%”。
洋奶粉在国内的办事机构需要一定运营费用,我的身价再次上涨25%-30%。“代理商将我的身价提高了15%,之后带着我走向货架。为我准备的广告,导购小姐,商场进场费,我的价格又上涨了15%-20%。最后,零售商将我的身价再次提高约20%之后,终于坐在了货架上,我已经不再是当初的我。”
一家被指毛利超过50%的进口奶粉企业高管曾抱怨,其净利率只有约7%。那么从50%-7%之间发生了什么?
东方艾格资深乳业分析师陈连芳指出,目前进口奶粉的直接产品在总成本中占比并不大,主要的大头在营销流通环节。
据陈连芳介绍,近期进口小包装奶粉(即成本灌装奶粉)的均价为10美元/公斤。这意味着小包装奶粉到进口商手中每罐的价格不足100元人民币,而到终端价格则至少200元-300元。“广告费用、渠道费用对于奶粉商而言都是非常大的开支。”陈连芳特别指出,“外资奶粉企业和医护系统关系密切,而要维护这种关系需要相当大的费用,但这笔费用均是黑箱操作。”
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资深乳业专家陈渝否认奶粉行业暴利说。“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下,一个暴利行业必然会吸引非常多的企业进入从而导致竞争加剧。”陈渝指出,“婴幼儿奶粉在中国并不是一个门槛很高的行业,奶粉企业可能在某个时间段享受一个比较高的利润率,但是这不可能长时间维持。”
(摘自《北京商报》 陈银玲/文2011年5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