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校扩招大潮中,我国部分名校曾一度放低门槛,不同程度增加了招生名额。但如今,复旦、厦大已经缩减招生,北大、清华、南开等学校的招生规模也已经多年基本稳定在同一水平。
据了解,2011年,复旦大学计划招收2840名本科学生,这比2001年的3440人减少了将近五分之一。在2004—2009年的6年里,厦门大学每年招收5000名本科生,2010和2011年招生计划则减少了 250人。
名校控制招生规模,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国内高考生源量逐年下降这一因素。中国教育在线近日公布的《高招调查报告》显示,高考报名人数在2008年达到峰值之后,已经连续3年持续下降,最近两年累计下降了200万人,并呈现出持续加速下降的趋势,这种态势将延续至2017到2020年前后。
另一方面,而教育部安排的普通高校招生计划数,已由2009年的629万涨到了2011年的675万,由于计划增加、考生人数减少,预计今年全国平均录取率比去年增加近4个百分点,达到72.3%。
不过,尽管上述报告称部分高校将因生源枯竭面临严峻生存挑战,但媒体则认为,对于这些习惯于“万里挑一”的名牌大学来说,生源危机的威胁还很遥远,《北京晚报》就报道称,在我国,“985”、“211”等名牌高校,对于招生“永远”不会发愁。
对于招生数额连年减少,复旦大学连续3年的表态包括:“继续精英化培养思路”、“确保录取的学生能享受到最多的资源”、“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科学核定培养规模”。
(摘自《南方周末》王茜/文2011年6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