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锐气逼人的青年斗士

忆共青团第一任书记俞秀松

  在以往印象里,提到共青团,人们总会想起陈独秀,却不知,共青团第一任书记,是浙江诸暨人俞秀松。
  近日,浙大红色寻访团来到诸暨俞秀松故居,追寻烈士的足迹。让队员们多少有些意外的是,在这位早已离去的烈士身上,大家竟寻到同自己这个年龄段类似的青春亮色。当年的俞秀松,已是一个出色的革命斗士。
  俞秀松,一个锐利的斗士,年少时,他从这座老屋走出,走向了革命。1919年初,他最后一次回家,留下一句话:“我要等到大家有饭吃,等到讨饭佬有饭吃时,再回来。你要相信,这一天会到来的。”从此,至死再未回家。
  五四运动时,他是杭州青年运动的领袖。他创办了一份《浙江新潮》,这是浙江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刊物,最终遭军阀封杀。几十年后,队员们在他故居看到当年他撰写的发刊词,这篇挑战旧思想的檄文,如今读来依然锐气逼人,振聋发聩。
  1920年6月,俞秀松与陈独秀、李达、李汉俊等,成立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并参与《党纲草案》、《中国共产党宣言》的制定工作。
  1922年4月,他创建社会主义青年团杭州支部,任书记,并到绍兴指导团工作。9月,年仅23岁的俞秀松,做了第一任团中央书记。
  即使是在狱中,俞秀松也是个锐气的战士。1937年12月10日,俞秀松被陷害,含冤入狱。狱中,他是这样说的:“真理只有一条,事实是改变不了的。我们的事业,一定要胜利。”
  1939年2月21日,俞秀松英勇就义,年仅40岁。
  从故居出来,已是傍晚。夕阳西下,回望这座老屋时,它周围依然弥漫着一种锐气,青年的锐气,烈士的锐气。 浙 线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