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以来,嘉兴市秀洲区实施部省级水稻高产创建项目,通过推行“一扩、二降、三改进”等技术措施,扩大稀播(直播稻),降低播种量和基本苗,改迟播为适时早播,改进氮肥施用方法,改进田间水浆管理,大力推广水稻翻耕直播、精确定量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统防统治、农艺农机相结合的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等新技术,取得了明显成效。2010年,全区单季晚稻亩产达到571公斤/亩,均列全省最高;前三年平均亩产568公斤,比2005—2007年三年平均亩产542.7公斤增加25.3公斤。
2011年,秀洲区力争实现全区单季晚稻亩产超578公斤,高产创建示范户水稻亩产比非示范户增产10%以上,水稻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
强化培训 精心指导
为抓好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秀洲区专门成立由粮油、土肥、植保、种子、农机等技术人员组成的水稻高产创建9人专家组,汇编《2011年晚稻生产新技术》资料,编印并张贴水稻高产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模式图,发放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还在每个万亩水稻高产示范片建设区域举办3次以上粮食生产技术培训或现场会。依托新型责任农技推广体系,在生产关键季节,秀洲区对农技人员实行分片包干负责制,要求他们下村到户入田,携带水稻高产创建农时技术要点,进行面对面的技术指导。同时,秀洲区还聘请浙江省农业厅农作局、嘉兴市农经局粮油技术推广总站有关专家任首席专家和技术顾问,区水稻高产创建专家组负责全区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
开展竞赛 推广模式
在全区50个百亩以上水稻高产示范方和500户水稻高产示范户中开展高产竞赛,在每个示范方中选择3—5个种田水平高﹑科技接受能力强的农户作为水稻高产示范户,并采用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示范方向周边农户传授技术,扩大示范辐射作用。市、区两级对实产验收优胜的10个高产示范方给予表彰奖励(奖金0.5万—3万元不等),区政府对评选出的10位优秀种粮大户给予表彰奖励(每位奖金1000元)。重点建设新塍镇农业部整建制水稻高产创建示范试点区,油车港镇、王店镇建设市区级万亩水稻高产示范片各一个,高照街道建设省级水稻测土配方示范方一个,在王江泾镇建设水稻机插秧高产示范方一个。指导、调整和优化“春雪菜—水稻”、“春大豆—水稻”、“春玉米—水稻”等粮经搭配高效种植模式,在全区示范“大棚西(甜)瓜—晚稻”、“大棚蔬菜—晚稻”、“黑木耳—晚稻”、“大棚鸡——晚稻”等“千斤粮万元钱”种养新模式。
机械生产 提升服务
今年,秀洲区还在已建成的省、市千亩以上粮食生产功能区和水稻高产创建示范方内推广王店镇南梅村稻麦生产全程机械化托管服务模式,每镇至少新发展一家,争取全区全程机械化托管服务面积全年达到5000亩以上,力争达到1万亩。省、市、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项目资金将重点扶持水稻高产创建重点村新塍镇的天福、新庄、小金港、南洋,王店镇的南梅、建设,王江泾镇的东风、阳城,油车港镇的古窦泾、池弯村,洪合镇的建北村等组建成立粮油生产综合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水稻生产社会化服务。
积极发展以水稻机耕﹑机插(播)﹑机收﹑秸秆还田等机械化作业为主的农机大户和服务组织,鼓励购置大中型农业机械,广泛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向周边农户有偿提供代育﹑代耕﹑代种﹑代管﹑代收等服务;鼓励种粮大户创建品牌,开展粮食产后加工﹑销售,延长产业链,提高经营水平;支持和鼓励各类粮食加工、经营企业和产销服务组织与种粮大户建立稳固的粮食产销关系,发展订单生产,扩大订单数量。培育扶持粮食生产合作社、粮食生产专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和粮食生产产业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种粮效益。
为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秀洲区对农机大户开展技能培训,推广农机跨区域作业、农机作业合作社、农机一条龙作业等新型农机服务模式,创新和完善农机经营机制,扶持农机作业协会、经纪人等农机中介服务组织的发展,提高农机服务的组织化程度,鼓励、扶持农民购买和共同使用农业机械。
统一措施 强化技术
在粮食高产创建中,秀洲区实行了六项统一措施,即统一种子供应、统一机械翻耕、统一催芽播种、统一防治水稻病虫害、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水浆管理。同时,依托省、市首席专家和相关农业专家的技术指导,综合协调全区粮油、植保、土肥、种子、农机化服务等技术力量,发挥团队作用,示范推广了六项技术。一是采用优质高产品种。杂交晚粳品种采用“嘉乐优2号”、“嘉优5号”和“甬优12”、“甬优8号”等,常规晚粳采用“秀水134”。二是主推单季晚稻直播、机插、精确定量栽培、强化栽培等新型栽培技术。三是推广病虫草综合防治和统防统治技术。四是土肥保障技术。即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为基础,在增施有机肥和稻草全量还田基础上,根据农田地力基础和目标产量,确定化肥品种和数量。五是推广农田作业全程机械化服务技术。耕田、播种、植保、收割等主要作业环节实行机械化全程服务。六是大小麦秸秆切碎还田翻耕直播水稻技术。
加 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