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七色土

  □
文化品读/□缪士毅
情趣盎然重阳联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又称重九节。在浩瀚的“联海”中,有不少嵌有“重阳”或“重九”两字的对联,在重阳节品赏“重阳(九)”联,别有一番情趣。
  相传有一年重阳节,明代大画家文征明路遇一书生,那位书生吟出一上联要求文征明对出下联,上联云:上旬上,中旬中,朔日望日。夏历每月的朔日、望日分别在上旬之初和中旬之中,且联语中有四处相重。文征明随口对出下联:五月五,九月九,端阳重阳。上下联自然天成,不露斧凿之痕,堪称妙对,令书生赞叹不已。
  清代京城一观察天象的部门门前撰有这样一副对联:夏至酉逢三伏热,重阳戊遇一冬晴。联中“酉逢”,指逢酉,如逢乙酉、丙酉等;“戊遇”指逢戊辰、戊寅等。此联源于民谚“夏至有雷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联语巧借谚语,妙嵌节令,读来自然贴切。
  清代对联大师纪晓岚曾为清高宗八十大寿撰一寿联,联云:八十君王,处处十八公道旁介寿;九重天子,年年重九节塞上称觞。联中“十八公”,隐松树,是高寿的象征;“介寿”, 祝寿之词;“九重”,指帝王的居所;“重九节”,重阳节,即清高宗寿日正逢重阳节;“称觞”,举杯祝酒。联中巧用“八十”和“十八”、“九重”和“重九”,奇巧绝妙,妙趣横生。
  另传古时随州有一祝姓财主,为其儿子祝小叶请了一位教书先生,并许诺每逢七夕为先生加几个荤菜。祝财主十分吝啬,一连数载,均未履行诺言。又到一年七夕,先生的三餐依然粗茶淡饭。先生于是出一上联请祝小叶对出下联,联云:客舍凄清,恰似今宵七夕。祝小叶不能对,遂问其父,其父对曰:寒林寂寞,可移下月中秋。可到了中秋,祝财主又失信,先生再出上联:绿竹本无心,遇节即时挨不过。祝财主又代其子对道:黄花如有约,重阳以后待何迟。到了重阳节,客舍依然冷清,先生又出上联:汉三杰,张良韩信狄仁杰。祝财主在旁听了笑道:“先生谬矣!狄仁杰乃唐人也。”先生答道:“前唐后汉记得烂熟,为何一顿饭却如此健忘?”祝财主自知理亏,悻悻离去。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