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蔗是人们喜爱的传统果品, 其皮薄、汁多、味甜、松脆、富有营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果蔗的品质和安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产无公害绿色果蔗已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现将果蔗无公害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选用良种
选用优良果蔗品种是取得高产、优质、高效的重要基础,义乌市推广的“义红”果蔗品种,以其生长快、产量高、品质优等特点而深受农民的种植,成为当家品种。果蔗要坚持每年选种,选用蔗茎粗壮、节间均匀、蔗芽饱满、无病虫害的蔗茎留种,一般每亩留种300—350根。
精细整地
果蔗栽培宜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沙性土或壤土栽培。年前进行深耕冻垡,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通透性和保水保肥能力。整地做到深沟高畦,精细整地,畦面略呈胖顶,有利盖膜和排水,一般畦宽2.6—2.8米,种植双行。
合理施肥
基肥以有机质肥料为主,年前结合深翻,亩施人猪肥或栏肥750—1000公斤。下种肥以优质含硫复合肥为主,亩施45%含硫复合肥100公斤,用肥后复土再下种,防止蔗茎与肥料接触。追肥在果蔗大培土时施用,亩施45%含硫复合肥75公斤,加尿素20公斤、饼肥80公斤。8月份湿培土时视果蔗生长状况而定,追施少量尿素或碳铵。在果蔗伸长中后期喷施一些叶面肥,补充微量元素不足,有利果蔗生长。
适时下种
果蔗以春植栽培为主,在日平均温度稳定通过10℃,即在三月中下旬开始下种,蔗种切成双芽,并用50%托布津800倍进行浸种消毒,防止风梨病发生,确保果蔗全苗壮苗。行距一般在1.30—1.40米,每亩下种2000个双芽,保证亩有效苗数3500株左右。结合施下种肥,亩用3%地虫统杀2公斤撒施于种沟内,防治地下害虫。
盖膜除草
下种盖土后,将畦面整成中间微凸的龟背形,等土壤墒情适宜时再覆盖地膜,以确保覆盖后土壤湿润避免膜面积水。亩用0.006毫米除草地膜或普通地膜3公斤,覆盖地膜要紧贴地表,膜二边拉紧封实,有利排水保温。如用普通地膜,覆盖膜前先亩用90%禾耐斯30克或40%扑草净90克,冲水45公斤,喷施于土表进行封草。
间苗定苗
果蔗出苗期间,要及时做好穿孔放苗工作,防止因高温烧苗。由于全畦地膜覆盖,果蔗出苗早、出苗率高、分蘖提早,会产生不少无效分蘖,因此一定要进行间苗定苗,防止因群体生长过旺,影响个体生长不利壮苗。间苗在果蔗分蘖盛期进行,做到去弱留壮、去密留疏、去迟留早、去病留健,最后在大培土前定苗,一般每亩留足苗数4500—5000株。
分次培土
培土在整个果蔗生长期分二次,第一次为大培土,第二次为湿培土。大培土一般在5月底—6月初进行。八月上中旬进行湿培土,以利果蔗新根的生长,提高果蔗防台抗倒能力,减少灾害天气对果蔗的影响。
科学灌水
水分在果蔗茎中重量占70%以上。苗期如遇到春旱,要注意适当灌水,保持土壤湿润,有利蔗苗的生长,遇多春雨年份则要做好田间的排水工作以防渍害。果蔗大培土以后,随着果蔗的生长,需水量也不断增加,做到田间保持土壤湿润、雨天不积水,有利果蔗养根保叶,促进果蔗生长。
及时剥叶
在湿培土前,第一次剥除老黄脚叶,同时拔除田间杂草和无效分蘖,以后每隔15天剥一次老叶。实践证明,果蔗剥叶后不仅有利于蔗田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危害,还有利果蔗外皮着色,提高商品价值。
病虫防治
果蔗是鲜食果品,必须保证无公害、不虫蛀,否则将降低商品价值和市场竞争力。所以,开展病虫测报,推广使用高效低残留农药进行防治,成为果蔗无公害标准化栽培的一项关键环节。虫害以二点螟为主,全年发生三至四代,一代危害成枯心,二至四代危害成虫蛀节,每一代虫情间隔7天,连续防治3次。防治农药可选用18%杀虫双水剂 250毫升 /亩或90%杀虫单可溶性粉剂40克/亩或5%锐劲特悬浮剂100毫升/亩进行喷雾防治。后期还应做好糖蓟马、蚜虫和红蜘蛛的防治。病害主要有:梢腐病、叶斑病、虎斑病等,农药可选用5%井冈霉素、50%托布津、1%新植霉素等农药防治。果蔗收获前50天禁止使用一切农药。
合理喷施生长剂
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促进果蔗生长确实有着积极的作用,但近年来,施用量和次数有明显增加趋势,势必影响到果蔗的商品质量和价值。由于过量使用,造成果蔗皮过薄、纤维过细、不耐运输和贮藏、口味不甜和不纯,所以,严重影响到义乌果蔗的声誉,应引起农户高度重视,尽量减少使用次数,提倡最多使用3次,大培土后1—2次,生长后期待气温低于20℃时再使用一次,并严格掌握使用浓度。
收获贮藏
每年11月份是果蔗收获最佳季节,过早果蔗未成熟糖份含量低,过迟易受冻害不利贮藏和销售,均影响品质。果蔗要在霜冻来临前完成留种收获并贮藏。贮藏的果蔗收获时蔗茎根部要留有根,并带一些土,砍去顶部嫩梢,10根成捆,堆放在预先做好的窖坑内,待来年销售和栽种。并做好窖址四周开沟排水、防冻和防鼠害工作。
刘德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