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科技

这样施肥,省钱又省力,还不污染水源

云和竹农给竹子“打吊针”

  一个小电钻、一个5升容量的营养液罐、一个连着“输液管”的“粗针头”——在云和县雾溪畲族乡西坑村,竹农谢兴旺用这看上去和毛竹种植风马牛不相及的“三件套”,为自家14亩竹林全都“施”上了肥。“一‘针’下去,毛竹从生长到砍伐,再也不需要施肥,一劳永逸。”谢兴旺指着毛竹根部距土壤15厘米处的一个针眼告诉笔者,用电钻为毛竹开孔之后,针头就是通过这个小孔为毛竹输送营养液,“五升营养液可以给2000根毛竹输送足够的营养,我和儿子忙一天就能完成,过去要给这么多竹子施肥,一天忙完起码得雇十三四个人。”
  雾溪畲族乡地处雾溪水库水源保护区,现有1.4万亩竹林,竹产业总收入占全乡农业总产值的65%。水源保护的重任,对这个地处偏远的畲族乡提出了更为严格的生态要求,竹林施肥要来防污染环境。
  “我们请来了农业部门的专家,专门研究竹腔施肥技术。”雾溪畲族乡党委书记陈一军说,把特制的营养液直接注射进毛竹,能使养分直接在竹腔内消化吸收,整个过程没有残留也没有污染,“比过去那种用量大、肥效差、工效低的传统施肥方式有效多了。”
  5升营养液只要250元,过去买肥料则要花1200元钱,这笔账,竹农们算得最清楚。忙于笋竹林高效改造的蓝成谷告诉笔者,他已经拿到了每亩200元的补助金,“专家测算过,改用注射法种竹,无论是冬笋还是春笋,产量都能提高3倍,至少能增收1500元。”
崔璀 张钦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