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的海宁市第三届农博会上,一串串晶莹润泽的红提让人眼前一亮。这批由海宁市紫金港湾专业合作社经保鲜冷藏了2个月后推向市场的美国红提,每公斤价格高达40元,比2个月前的收购价高出三倍,购买的人依然络绎不绝。在这背后,合作社专门新建的葡萄保鲜库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动,海宁市种养业经营户瞅准了同类农产品销售期之间的“时间差”,拿准产销中间的储藏环节做起了文章。据了解,今年该市新建冷库1576立方米,冷库总容积达14054立方米。
冷库保鲜让反季节销售成为可能。去年9月份,紫金港湾专业合作社投资10多万元新建了容量290立方米的冷库,可存放葡萄20吨,保鲜时间可达2-3个月,通过延长保鲜时间,错开了葡萄上市高峰期,提升了价格,有效增加了利润。如今,紫金港湾合作社冷藏的12吨葡萄,成为了当下市场的抢手货。
袁花镇梨园村是该市南方梨的重要产区,果农们都有“三怕”:一怕自然灾害、二怕水果易损变质、三怕市场价格压得太低。梨园村合作社的五间冷库让村民们没有了后顾之忧。每间冷库占地50平方米左右,“梅花”台风期间三间冷库就收了10万斤梨子,抢收梨子预防了台风灾害,库内温度维持在2℃,不用担心损害变质,更重要的是,扩充了存储容量,延长了保鲜周期,让漫天压价的小商贩都望而却步,保证了市场价格和果农收益。除去冷藏保鲜、调节上市时间的作用,冷库在花卉种球的处理上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长安镇花卉种植大户张金生是最早将冷库保鲜技术应用于种球处理的人之一。2002年,他开始建造冷库,目前他所在的康艺鲜切花合作社拥有上千立方米的冷库。“有些种球在冷库中可以保藏得很好,用了五六次之后依然符合种植要求。”张金生说道。现在一个种球的价格为3.3元,而每亩则可种将近1.3万株,种球冷藏后二次利用率可达80%,每年每亩地就可以省下3万多元。
如今,海宁农民已把冷藏保鲜技术应用了花卉种植、果蔬、水产养殖等多个领域。保鲜网络覆盖和农业机械化,正逐步改了“靠天吃饭”的传统模式,让农产品的时令销售不再是金科定律。
孙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