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2-3版:浙江海洋与渔业

建设现代渔业

  推进现代渔业园区建设。加快完善园区主体培育、运营管理、科技支撑、质量监管、产品营销、公共服务等六大体系,力争园区内良种应用覆盖率达到100%,2012年全省计划建设80个以上省级园区创建点;加快海洋捕捞渔业转型升级,提高组织化程度、产品附加值、安全生产能力和资源利用水平;重点实施国内海洋捕捞业转型升级工程,更新、改造渔船1050艘,调整作业方式40艘,发展海上冷藏、加工渔船20艘,引导渔民和企业生产销售绿色、天然、安全的海洋捕捞水产品;稳步拓展远洋渔业,逐步建立远洋渔业资源预报服务体系,支持舟山远洋渔业产业集聚区等2—3个国内外远洋渔业综合基地建设,完善“捕、运、加”一体的运作模式。
  积极扶持水产品加工、物流和休闲观赏渔业发展。鼓励企业开展海上一线冷冻保鲜、储藏加工和水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加大低值水产品的高值化开发与利用,促进水产品加工业集群式发展和优化升级;完善水产品市场信息服务,支持企业参加展览展销活动、创新应用现代营销模式,推广舟山普陀“订单渔业”等经验,减少流通环节和成本。按照建设“美丽乡村”和打造渔业文化精品的新要求,继续开展省级休闲渔业精品基地认定,加强休闲基地、渔船的生产安全监管,鼓励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渔业休闲旅游、观光体验、渔文化展览、观赏鱼竞拍等活动。
  大力培育现代渔业经营主体。推进渔业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功能拓展和组织创新,以强化“生产标准、技术服务、生资供应、经营品牌、产品销售”五统一为重点,积极推行水产养殖“基地+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以强化“生产鱼货运销、渔需物资采购、收支记账核算、劳力雇佣及薪资、渔船及渔工保险、安全及后勤服务”六统一为重点,引导推行海洋捕捞“龙头企业+合作社+渔船”发展模式,重点扶持一批产业带动力大、市场竞争力强、与基地农户(渔船)利益联结紧密的渔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引导与广大渔农户联结紧密的工商企业参与以二、三产业为主、高科技大投入的现代渔业建设;继续推进渔民素质教育培训、高技能人才培养“金蓝领计划”和“两创”实用人才培训,全年完成培训渔民7万人次,中高级以上技能型人才200人次,促进传统渔民向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渔民转变。
  大力发展品质、品牌、品位渔业。推进无公害、绿色、有机水产品生产,支持欠发达地区加快特色、生态水产品产业化进程;组织开展水产品品牌评选推介活动,积极引导和鼓励市场主体宣传品牌、争创名牌,探索打造优势水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大力挖掘渔文化内涵,多渠道、全方位构筑和展现浙江渔业的文化精髓,引导企业加强文化建设,扩大形象宣传,提高产品、服务品位,拓展外延价值,促进渔业转型升级。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