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歌/□张进发
站 桶
站桶,富阳方言叫“(gai陔)桶”,一种婴幼儿用具。它是用木头串成,中间打竹箍,高约1.3米,槌圆形,底大口小,中部偏下搁一根横木,可以抽动,上放站板,适合靠依仗物才能够站立到能行走前的幼儿。小孩站在里面,刚好能自由转动,不会摔倒,大人可腾出时间来干别的活。吃饭时,把站桶搬到桌子边,喂饭也方便。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出生的山里人,大多用过站桶。我小的时候,母亲下地干活,就把我放在站桶里,拿一个小铃铛,缚在站桶口上,让我玩。记得有一次,看到母亲从地里回来,我故意蹲下身,不出声,与妈妈玩起了“躲猫猫”。我的一位表叔是做裁缝的,生了一对双胞胎儿子。那年月,表婶既要帮丈夫做针线活,又要忙家务,只能把二三岁大的孩子放在两个站桶里,让他们玩,由他们哭。幼孩喜动,特别是稍大一点的孩子,总想从站桶里爬出来,表婶只好用带子把他们的小脚拴在桶底上。大人干活,把孩儿放在站桶里,农家孩子就是这样长大的。
站桶需要用较粗较大较直的杉木制作,在那个时候,并不是谁家都能采到这么好的杉木并请得起箍桶匠的,何况用的时间也不长,所以村里有站桶的人家不是很多。好在农村邻里关系和睦,常常是我家用完传你家,几只站桶能够全村转了,也提高了站桶的利用率。
国家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后,孩子生得少了,大人们对宝宝更加疼惜,怀里抱的时候多,很少让他们自己玩。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站桶这个传统的家什早已被童车、小滑车和幼儿床所替代,人们很难看到它了。前些天,我去富阳市湖源乡窈口村游玩,在农家具“博物馆”里,有一位小游客问他妈妈站桶是什么,那位“80后”妈妈也被儿子的问题难住了。一旁的我,为这位年轻妈妈解了难。
人上了年纪,喜欢怀旧。小游客的问题使我又想起了站桶,幼时农村特有的情景浮现在我眼前,那份暖意从心中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