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文摘

成功的副作用

  崇祯皇帝朱由检,是个亡国皇帝,很多人便误以为他也像其他亡国皇帝一样,肯定是一个昏庸无能之辈。其实崇祯心怀大志,极有才华。
  崇祯17岁登基,亲政之初即采取韬光养晦、以守为攻、怀柔和麻痹权臣的策略,最终以漂亮干练的手法解决了魏忠贤和他的集团。同时,他又勤俭自律,一心想着如何让国家早日强盛起来。
  但是,也正是因为他曾以一己之力,就除去了根基深厚的奸臣魏忠贤,让崇祯对自己的政治才能产生了过高的估计。崇祯以为,天下的事,就是再难也难不过扳倒魏忠贤,所有的事情,仅凭他一人之力便可安定天下。
  就这样,崇祯的自信就慢慢地变成了自负。他的事事亲为,却没有收到好的效果。其中错杀袁崇焕一事,更是一举将明朝和他自己推向了毁灭的深渊。
  袁崇焕的才能体现在军事方面。袁崇焕“不爱钱,不怕死”,决定了他必然深受士兵们的拥戴,他的军队也由此成为明末最有作战力的军队。但是一个让所有满洲人心惊胆寒的军人,一个赤胆忠心的人,最终被崇祯给杀了。
  崇祯说,不就是带兵打仗吗?大不了,我亲自去!崇祯显然没有料到,他虽然有当皇帝的才华和强国的抱负,但对于打仗却是一个门外汉。加之明朝历来内忧外患,偌大的国家已经找不到可用之材。就这样,明朝灭亡了。
  1644年3月19日早晨,崇祯在煤山吊死,时年34岁。
  崇祯所犯的错误有两个:一、他始终只跟自己学习经验,从不跟别人学习经验。没想到,凡是成功的人都会跟别人学习经验,而失败的人只跟自己学习经验。二、他虽然成功了,但同时也被成功的副作用所害。那个成功的副作用就是,总以为过去的成功做法,也同样适用于未来。
(摘自《郑州日报》沈岳明/文2011年12月29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