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25日午后,一架美军运输机顺利降落在太行军区的长宁机场。消息传回延安,毛泽东等党中央领导人终于松了一口气。很多人并不知道,这看似平常的一次飞行,确是事关中国前途命运的一次战略空运。搭载这架飞机的21名乘客中,有3人后来成为共和国元帅,10多人后来成为中将以上的开国将领。
毛泽东的非常之计
这次空运是党中央、毛泽东为了争取战略主动权,考虑再三,冒着巨大风险,以非凡的胆略和智慧采取的非常之计。
自1943年下半年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的大部分领导人,奉调回延安参加整风学习和党的七大。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后,抗日战争局势迅速变化。蒋介石利用飞机、军舰抓紧运送国民党军队抢占各大城市和交通要点。面对这种局面,党中央、毛泽东坚决要求各地部队拿起武器,保卫抗战胜利果实。
在此形势下,各战略区的高级将领必须尽快返回前线。但当时延安几乎没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从延安到太行近800公里,步行要经过黄河天险、黄土高原、晋南山地的沟壑,还要冒险穿过敌军占领区的道道封锁线,很费时间。
在这紧急时刻,党中央、毛泽东果断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借”一架美国飞机,将这些将领尽快送回前线。
叶剑英巧借美军飞机
借飞机的任务就交给了与美军驻延安观察组素有交往且关系不错的叶剑英。这个观察组是1944年美国派到延安来搜集日军情报,加强同共产党联络的。叶剑英接受这一任务后,迅速前往美军观察组成员住处,先致以抗战胜利的热烈祝贺和热情慰问,接着,便以比较轻松的语气,向美军观察组提出“借”一架飞机送一批干部回八路军前方总部。至于是哪些干部,叶剑英避而不谈。美军观察组也无意继续探问,便一口答应下来。
美军爽快应承,大约有两个原因:一是八路军与美军观察组有长期的友好合作,且延安方面为这种合作提供了诸多方便;太行军民特别是黎城、平顺百姓曾经全力救助美军失事飞机的伤亡人员,这给美军观察组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另一方面,早在1944年末,八路军太行军区司令部便在晋东南的黎城县长宁镇修建了一个简易机场,用于接待前来搜集抗战情报的美军观察组人员,转运被中共各抗日根据地军民救护的美空军人员。太行军区特设情报联络处负责此项工作,美军也有电台和情报人员常驻附近。美军飞机以前曾多次往返于长宁与延安之间,对这条路线也比较熟悉。所以,当叶剑英提出借飞机前往长宁时,美军观察组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
有惊无险的空中之旅
8月25日上午,在党中央的周密安排下,陈毅、刘伯承、邓小平、林彪、薄一波、滕代远、陈赓、萧劲光、杨得志、邓华、李天佑、江华(黄春甫)、聂鹤亭、陈锡联、陈再道、王近山、张际春、宋时轮、傅秋涛、邓克明等20位重要领导人,分批赶到了机场。
时任美军驻延安观察组联络员的黄华,每次美机抵离延安都要到机场去查看情况。这一天,他照例来到机场,一下子看到这么多同志,很是惊奇,一打听才知道这次空运的情况。黄华心里有些紧张,因为乘客中有通晓俄语的,但没有人懂英语,担心如果飞行中有紧急情况发生,我们的同志与美军飞行员不能沟通。于是,他向杨尚昆提出随机行动,陪他们飞到太行。杨尚昆说:“你的建议很好,可是降落伞只有20副,你没有这个,很危险啊。”黄华说,不至于的。于是他就登机成为了第21名乘客。事实证明,黄华在飞机上确实发挥了作用。飞行途中,有一段路途飞机突然升高,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回事,便问黄华。黄华用英语同美军驾驶员谈了几句后,告诉大家说:“现在是过同蒲铁路,美国人说这一带可能有日军的高射炮阵地,为了避免不测,还是将飞机升到他们的射程以外。”这才打消了大家的担心。
这架飞机是美国制造的道格拉斯货运机,属于当时美军驻延安观察组。一般每周或半个月在西安和延安之间往返一次,为观察组运送东西。飞机是绿颜色,有两个螺旋桨,舱门很矮。据杨得志后来回忆,这架飞机的大门关不严,起飞时螺旋桨还要靠人推动,机舱的小窗口底下是铁座位,机舱板是弧形的,乘客坐在机身两侧的条凳上,坐下去直不起腰,头也抬不起来。但这种飞机最大的优点是安全,只要有块较大的平地就可以降落。
毛泽东非常关心这次特殊飞行的安全,派叶剑英和中央军委秘书长杨尚昆到机场亲自检查并组织登机,要求每个乘机者务必都要带上降落伞。同时,通知太行军区在目的地机场做好接机准备。
飞机一路颠簸,4个多小时后终于到达目的地上空。降落的地点是山西东南黎城县的长宁临时机杨。所谓长宁机场,其实仅有一条黄土筑就的跑道而已,飞机每次降落时都要用火堆作导航。8月24日,太行军区司令员李达接到中央要求接机的电报后,立即率领一个骑兵排星夜赶到长宁,准备好柴草、火堆、午饭、开水、西瓜等。25日中午时分,在长宁临时机场飞机跑道两侧,30多名八路军战士持枪警戒,并在跑道两侧燃起了3个柴草堆。
当飞机平安落地后,李达即带人迎了上去。刘伯承、邓小平等晋冀鲁豫的同志打趣地说:我们到家了,请大家到家里做客,休息休息。与此同时,当飞机平安到达目的地的电报传到延安后,叶剑英心中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立即转报毛泽东。
这次绝密空运,使共产党本来至少需要两个多月艰苦跋涉的输送任务,在半天之内即告完成,其时间甚至早于美军开始空运国民党先遣人员去接受日伪军投降。这些久经战场考验、善打胜仗的将领,先敌一步到达战区,迅速集结主力,编组野战兵团,开始从容选择战场和战机。如刘、邓下飞机后,即由黎城星夜赶到一二九师司令部驻地河北涉县赤岸村,抓紧部署上党战役。上党战役的胜利,痛击了蒋介石的内战气焰,有力地支援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在重庆谈判中的立场。陈毅、林彪等在分头赶赴华东、东北战场后,也迅速展开部署,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由此展开。
(摘自《南京日报》 2012年5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