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名叫普洛罗夫的捷克籍法学博士对美国圣·贝纳特学院毕业的学生作了一个问卷调查,内容为:圣·贝纳特学院教会了你什么?几年中,他共收到3756封回信,70%的学生回答说,知道了一支铅笔的用途。
这个答案让普洛罗夫博士感到特别意外,也十分不解。一支铅笔能有什么用途呢?竟让如此多的学生念念不忘。
带着这个疑问,普洛罗夫博士走访了纽约市最大的一位皮货商。皮货商告诉他:“贝纳特牧师教会了我们一支铅笔的用途。起初我以为铅笔只有一种用途,那就是写字,但后来在贝纳特牧师的引导下,我发现,原来铅笔有很多用途。比如,用铅笔做生意,可以获得利润;用铅笔做礼物,可以送给朋友;用铅笔做尺子,可以用来画线;把铅笔芯抽掉,可以做吸管;削下的铅笔屑,可以做装饰画;将铅笔芯磨成粉,可以做润滑剂……一支铅笔在不同的情况下,它会显现出不同的用途。其实,贝纳特牧师是为了让我们这些穷人的孩子明白,有手、有脚、有眼睛、有智慧的人,比一支铅笔更有用途,而且任何一种用途都可以使我们很好地生活下去。我以前是一个司机,后来下了岗,但现在我成了有名的皮货商。”
接下来,普洛罗夫博士又走访了很多人,他发现,从圣·贝纳特学院出去的学生,无论是富裕还是贫穷,他们都拥有一颗乐观的心,都生活得很幸福,并且都能说出一支铅笔至少有20种用途。不久,普洛罗夫博士放弃在美国寻找工作,回到了他之前一直不愿回去的祖国——捷克。多年后,他成了捷克最大的网络商。
当我们在某方面遭遇一连串的打击和失败后,可能觉得自己很没用,甚至悲观地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而事实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关键是要找准自己的最佳用途,只要你静下心来想一想,你就会发现,你并非只有一种用途。也许,你换一个选项,就会得到正确答案。
(摘自《中外文摘》周礼/文2012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