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文摘

“吃亏”是种策略

  张亮大学毕业后,没有留在城里当白领,而是回到乡下老家,承包了200多亩地,专门种植香菇。
  这在十里八村都是个爆炸新闻,因为当地根本没有人种香菇。到了香菇丰收的季节,看着一袋袋新鲜的菇,每个人都眼红得不行:市场上香菇都卖到十五六块钱一公斤,这200亩香菇得挣多少钱啊!
  出人意料的是,香菇虽然价格好,张亮的菇却没有销路,一袋袋的菇放在家里烂掉,也不见有人来收。这一年张亮损失惨重。
  碰了壁的张亮没有放弃,反而做了一件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事。第二年,他买来香菇菌种,直接拉到每一个村民家里,说服大家跟他一起干。种子、技术全免费,如果不能赚钱,他将自掏腰包赔大家的损失。这样的好事,村民不愿意才是傻瓜。这一年,村里几乎家家都种上了香菇。
  又到了香菇丰收的季节,村民们心里开始犯嘀咕,张亮一家种时,尚且卖不出去,现在多了这么多,哪里会有销路?
  就在大家疑虑时,大大小小的货车开到了田间地头,香菇有多少拉多少,价格还挺高。
  腰包鼓起来的村民脸上笑开了花,不用张亮再做思想工作,他们自己抢着种香菇。只是他们不明白,当初张亮一家种时,没有竞争,按说卖得更快,为什么反而没有销路?
  原来,张亮早就找到了原因:不是因为自己的香菇不好,而是因为只有他一家种植,没成气候,没有经销商愿意开车来拉。想要救活自己的香菇,就得发动乡亲都来种植。可是,他自己都失败了,别人又怎么会愿意加入呢?于是,就有了那个看似很吃亏的举动。
  就在大家抢着提高香菇产量时,张亮又有了惊人的举动。他把密密麻麻的小香菇拔掉了一半。看着那拔掉的香菇,很多人替他惋惜:这可都是花花绿绿的钞票,拔掉了多可惜啊。
  到香菇丰收时,大家发现,张亮种的香菇个头均匀,颜色好看,同样200亩地,别人赚200万元,他能赚400万元。拔掉香菇苗,产量减少,看似吃亏了,实际上,因为通风好,空间足,香菇长得格外好,反而赚得更多。
  很多时候,吃亏是一种智慧和策略,只有胆识过人之人才肯吃亏,他们看得比别人高比别人远,不为一时的吃亏而斤斤计较,而这,往往能帮助他们打开财富的大门。
(摘自《企业党建参考报》 杨生赵/文 2012年6月11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