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食品药品安全

重监管 严执法 强保障

提升食品药品安全水平有实招

  □通讯员 汪建强 本报记者 俞廷尚
  食品药品安全,事关民生。刚刚过去的春节长假,我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就紧抓餐饮安全不放松,确保群众放心过大年,也由此开启了新一年的征程。今年,该系统将以全程管控、有效监管、规范执法、示范创建、服务发展为抓手,完善保障机制,落实安全责任,加快提升我省食品药品安全水平。
强化监管,构建严密管控体系
  日常监管是保障安全的基础,时刻不可松懈。新的一年里,我省将继续强化对药品、医疗器械、餐饮、保健品、化妆品的监管。
  积极推进新版药品GMP认证,完善药品生产行政许可和日常监管制度。加强高风险药品管理,飞行检查率要达100%。加强基本药物监管,监督检查基本药物生产企业2次以上。深化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分类监管,严格医疗器械注册系统性评价,着力提高医疗器械注册审评的质量和规范化水平。
  实施“餐剑”系列专项行动,持续加大整顿规范和违法惩处力度。组织实施千万学生饮食放心工程,启动机关食堂规范化建设,切实加强农家乐餐饮安全监管。组织实施保健食品化妆品质量安全工程,开展保健食品化妆品批发市场规范化管理试点和示范店创建,加强特色保健食品原料种养基地监管。
  在加强日常监管的同时,今年将继续整合提升审、批、管、查各个环节的风险管控措施,探索建立日常监管、审评认证、检验检测、监督抽验等全环节联动机制,增强监管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和有效性,探索建立全环节、全过程、全覆盖的风险防控体系。
规范执法,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今年,我省将采取措施提升执法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加大力度打击违法行为。从源头深入排查安全隐患,重点排查突出问题、普遍性问题、高风险问题,进一步深化中药饮片、原料药生产专项整治,开展中药材、含麻黄碱等特殊药品复方制剂、疫苗等高风险品种经营监管专项行动,做好义齿产品、一次性使用输注产品隐患整治,对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的违法广告开展专项整治。
  对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的制售假劣产品、非法经营等违法行为,将从快、从严、从重查处,使食品药品犯罪有“付不起的代价”,从根本上遏制通过食品药品犯罪牟取暴利的动机。
  此外,进一步完善省级稽查员制度,健全联动办案机制,加大案件督办力度,避免各类易发多发、容易反弹的突出问题反复出现,防止发生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件。
注重品牌,推进示范创建和产业升级
  我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将充分利用“平安浙江”平台,全面深化药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力争全年新增省级药品安全示范县10家。
  抓牢“保障食品安全”列为省政府为民办实事内容的机遇,推广实施餐饮服务食品安全“321”示范工程,计划到2013年底,累计完成省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县20个、示范街60条、示范单位500家。
  各地也将进一步修订完善创建工作标准,实行动态管理和定期复评,及时总结示范创建经验,探索常态化工作机制和乡镇示范创建引领机制。
  此外,我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将全面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我省从医药大省向医药强省转变的若干意见》,实施医药企业进入现代医药园区药品审批绿色通道,支持创新药、市场紧缺的仿制药研发,为企业国际认证提供优质服务。鼓励药品生产企业尽快通过新版GMP认证,推动药品生产向优势企业集中,从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夯实基础,增强保障能力
  为确保监管工作顺利推进,我省将继续建立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政府、部门、企业的责任落实,构建省、市、县、乡食品药品安全责任网络,完善企业诚信体系,实施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黑名单”制度,建立健全信用档案,提升行业自律水平。
  我省将从提升保障能力入手,加强干部队伍和现代化监管手段建设。深入实施“十百千”人才工程和领导干部能力提升工程,抓好领导班子、监管执法、技术支撑“三支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技术支撑能力,抓好基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形成“省级强龙头、市级创特色、县级重基础”的技术支撑格局。
  此外,还将实施安全科普行动计划,扎实开展“安全用药月”、“食品安全宣传周”等主题宣教活动,提高公众科学饮食和安全用药的意识。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