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手机对准二维码“扫一扫”,带给人们便捷的同时也隐藏了不小的安全风险。近日,中消协发布消费警示,揭露二维码暗藏病毒、扣费、窃取通讯录和银行卡号信息等陷阱,提醒消费者别轻易“见码就扫”,手机二维码在线购物、支付时,更要谨慎。
中消协指出,很多消费者防范意识不足,看到二维码就拿起手机拍一拍、扫一扫。殊不知,一旦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直接下载的应用中染有病毒,手机就会遭遇麻烦;扫描的内容是被挂上木马的网址,则可能窃取消费者手机通讯录、银行卡号等隐私信息,甚至被乱扣话费、消耗上网流量。
对此,中消协特别提示,最好在手机上安装一个二维码的检测工具,会自动检测二维码中是否包含恶意网站、手机木马或恶意软件的下载链接等安全威胁,并提醒消费者谨慎下载和安装。建议消费者选择来自安全可靠渠道的二维码进行读取,对来历不明的二维码,特别是路边广告、电梯内广告、广告宣传单、不明网站的二维码,不要盲目扫描,如果扫码确有必要,则要提前检测。
(摘自《新京报》廖爱玲/文2013年3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