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美丽乡村

缙云河阳村

散发出穿越千年的深邃安详

  •   徜徉在河阳古民居,就如同步入了一条绵长的时光隧道。黑瓦白墙、青石铺道、雕梁画栋、耕读家风……即便是千百年后的今天,行走在这个宗族庄园式古建筑群里,扑面而来的仍是一股股古朴儒雅的气息。
      始建于五代末期的河阳村位于缙云县新建镇西端一公里处一个状如荷花的小盆地内,这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至今依然是聚族而居,耕读传家。
      河阳现存“一溪两坑”之水系、“一街五巷”的村庄布局乃元代设计,现有18座明清“十八间”庄园式古民居建筑和15座古祠堂,有三教合一的宋代古刹“福昌寺”,元代的“八士门”以及“八士门”前明太祖朱元璋御赐的石“稀罕”,古代的石桥、农具、家具、壁画、诗章、匾额、雕刻等在村中随处可见,还有堪称“中国民间艺术一绝”的河阳窗花剪纸,以及历代农民义军遗迹、风味犹存的民俗活动,是江南罕见古村落活化石。
      河阳古民居最大特点就是清一色的灰白建筑群落,给人以含蓄、委婉的感觉。古民居多为四合院、大天井、砖木结构、屋面双披,别具一格,有的古宅弟大门前还有“圆洞门”,门为圆形的园林建筑,门上写着“循规”、“映月”等字。村中的答樵路上立有32个马头状的墙头,远远望去像极了一匹匹昂首的马在仰头长啸,气势非凡。
      提起河阳最著名的建筑,非“八士门”莫属。河阳村民中有94%姓朱,朱氏历代先祖以耕读传家,重农经商,人才辈出,富甲一方。宋元两代曾出八位进士,形成了“义阳诗派”,相传“八士门”正是为此而建。“八士门”前还有一对无头的石狮子,石狮乃明太祖朱元璋御赐,取名“稀罕”,意指河阳一村出了八进士实属稀罕。河阳人娶媳妇、嫁女儿、出殡都要过“八士门”,此风俗沿袭至今。
      耕读传家一直根植在河阳人心中,他们认为单“耕种而食,凿井而饮”是为求生存,要发展则必须“学而优求仕”。于是,朱氏先祖将“耕读”作为家训融进了河阳朱姓居民的日常生活点滴中,甚至是河阳村宗族庄园式古建筑群里——从“朱氏博物馆”到“廉让之间”,从“耕凿遗风”到“循规映月”,从百米古街到大小巷道院落,无不给人留下深刻的文化印象。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