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姓一家人,一口古井饮一村”。数百年来,余姚市大岚镇柿林村是单一的沈姓血缘村落。相传北宋《梦溪笔谈》作者沈括的后人、沈氏四十五世祖于元末明初迁居至此,为此地沈氏始祖,距今已有650多年的历史。
柿林村平均海拔550米,阳光充沛、空气清新、风光优美。小小的村落依山而成、西高东低、错落有致,道路弯弯曲曲,村中有柿子林200多亩。因景色宜人,风物独特,柿林村曾被选为许多影视片的外景地。开村始祖沈太隆有诗赞道:“洞天福地甚奇哉,不染人间半点埃。相士择宜居此在,岭头惟有白云来。”
柿林村最初因人才辈出称作“仕林”,又因两岭对峙而称“峙岭”,后因盛产柿子而得名“柿林”。早在东汉年间,就有许多道教名士来此隐居修身,被道家尊为三十六洞天之第九洞天。历代诸多名人雅士到此揽胜抒怀,留下了许多优美诗篇。唐代诗人李白就有“四明三千里,朝起赤城霞”之吟,明代诗人又有“丹山赤水神仙宅,布袜青鞋作胜游”之记。
村中“沈氏宗祠”、“耕读传家”宅、新丘里等大型宅院及富有地方特色的普通民宅,具有完整的地方传统居住风貌特征。村内主路边有一古井,井水清澈纯净,冬暖夏凉,是全村人的饮用水源。柿林有一座单孔石拱桥称作赤水桥,建于咸丰九年(1859年),曾是八百里四明山区与外界沟通的交通枢纽。
站在赤水桥上,抬头就能看到绝壁上宋徽宗瘦金体御书“丹山赤水”题刻。岩壁是红色的,因为山石含铁,但在古时,人们相信这是神仙输棋杀羊后,由羊血所染之故。红彤彤的山岩映在水中,将溪水也染成了赤色,于是,此地就有了“丹山赤水”的称谓。柿林村有许多物产,比如茶叶、竹笋、花卉等,村内古树参天,银杏、古樟、香榧等古树保护得很好。然而,最显著的当是柿子,“红灯笼,绿宝盖,十个人见了九个爱。”每到秋天,人们可以欣赏到柿林秋色:霞光、霜叶、柿子,连成一片红色美景。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