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妙芳
如今的农村,要找到一条能游泳的河道变得越来越困难。而走进磐安县农村,这里流水澄澈,屋舍整洁,山水画卷处处可见,同时城镇化、工业化步伐不断迈进。这得益于近年来,磐安县坚持生态立县方略,捍卫“国家生态县”这块金牌子,以“四边三化”和“双清”行动等为依托,整治农村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取得的明显成效。主要做法为:
创新机制抓落实
创新组织机制。磐安县成立了“四边三化”、“双清”行动领导小组,整合县农办、农业、林业、建设、交通、水务等部门力量,将“四边三化”与“秀美乡村”、“绿色城镇”、“森林城市”建设等结合起来,并在乡镇建立“河长制”、村建立“河段制”,由乡镇长担任河长,村委会主任担任“河段长”。同时,明确划分乡镇间的河溪交接断面以及村与村之间的河溪所辖界限,杜绝盲区,创立分级管理、层层落实的工作机制。
创新考核机制。磐安县把“双清”行动、“四边三化”、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河溪交接断面水质纳入各乡镇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定期督查河道、村庄的环境卫生,并进行排名,对排名前3位的给予加分,后3位的给予扣分。同时,对乡镇河溪交接断面水质、四边绿化未达标的给予扣分。每次考核分计入各乡镇年度综合目标考核总得分。
创新补偿机制。磐安县出台了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助政策,全县所有年出栏50头以上规模养猪场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病死猪的,每头补助80元;开展生猪养殖政策性保险,全县已有28740头生猪参加了保险,保费由县财政负担75%、农户自负25%;施行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奖补政策,对200户以上、100-199户、99户以下的村,分别补助10800元、7200元、3600元;采取“三就地”模式处理村庄垃圾,并根据村庄大小给予相应补助。2012年以来,全县已累计投入6000多万元用于公路边、山边、河边的洁化、绿化、美化等项目建设。
集中整治抓重点
突出公路边、山边、河边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抓好“一消、二治、三清”工作,彻底改善村庄环境面貌。“一消”即消除“赤膊墙”;“二治”即治理河道和坟墓;“三清”即清理违章建筑和乱搭乱建构筑物、清理乱堆乱放、清理广告和路牌。结合“万里清水河道”工程,开展水库环境整治和清水河道建设,新完成河道整治235.9公里。
突出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紧密结合“秀美乡村”行动,以省道公路沿线为重点,深入推进沿线村庄连片整治,共完成33个整治村村内主干道硬化50.5公里,卫生改厕2469户,污水处理1614户。深化门前屋后“三包”机制,各农户的“三包”范围延伸到道路。加强房前屋后、污臭水沟、小溪渠卫生整治,彻底清理卫生死角。完善垃圾处置基础设施建设,要求垃圾箱加门加盖,破损的及时更换,并按要求分地段合理摆放。此外,在县城区开展了乱搭乱建和环境卫生大整治,使城区面貌得到明显改善。3年来,全县累计投入资金8330万元,配备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68套,埋设管网109公里,新增污水处理量7540吨/天;新增垃圾房294只,新建垃圾箱5095个、垃圾车178辆;治理养殖场33个。
突出“双清”行动集中整治。
今年4月1日省“双清”行动电视电话会议结束当天,磐安县政府就召集有关部门部署相关工作,决定投入相当资金,用于该专项行动。其中,2013-2014年,全县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资金将投入800多万元,万里清水河道建设将投入600多万元;2013年,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资金将投入7000多万元。之后,县府办下发了《磐安县清理河道、清洁乡村专项行动方案》,县农业局制定了《磐安县关于加强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监管工作实施方案》,县水务局制定了《磐安县清理河道行动方案》。全县各乡镇按照统一部署,立即开展“双清”整治行动。截至4月15日,全县共有300个村6530人参加了集中整治活动,清理河道235.9公里,清理各类垃圾260多吨,无害化处理病死动物457头。
广纳民意抓风尚
尊重民意纳诉求。磐安县坚持群防群治原则,拓宽防治监督平台,畅通扩大民意表达渠道,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参与防污控源工作。开展“效能现场投诉、开门征集意见”活动,派出机关班子成员下村担任“两富”指导员,开通环保微博,畅通24小时“双清”环保举报热线,设立“找污点”举报信箱,并通过“12369” 环保网络举报平台、民生在线、县长信箱、每月15号信访日、每月10号县领导接待日,了解群众的环保诉求,解决环境纠纷。2012年以来,全县共受理各类信访案件130余起。同时,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开展环保公安联合执法月,利剑斩污专项行动,消除环境事故隐患。
构筑平台齐参与。发动群众参与,在每月15日开展“全民清洁日”活动。团县委开展“青年志·中国梦”环保志愿者服务活动,活动重点是暴露垃圾治理、乱堆乱放清理、乱贴乱画清除、道路水体保洁、公厕维护使用、绿化景观管护、文体设施维护,并充分借助微博、QQ等平台,引导全县人民争做美化家园的先行者、倡导文明的实践者、保护环境的示范者。环保局全体职工顺着钱塘江、灵江、曹娥江、瓯江源头清理沿线垃圾,进行环境执法监察,源头水质采样监测等活动,践行保护饮用水源,送下游一江清水的环保责任。
加强宣传树典型。全县上下联动,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媒体和公众督查的作用。生态办设立网络动态邮箱,建立分级上报制度。当地电视台、报纸开辟“生态文明家园”专栏,大力宣传“四边三化”、“双清”行动的先进典型,对工作落后的乡镇、村和违法排污的行为以及环境卫生方面的不良习俗进行曝光。乡镇设立红黑榜,及时公布各村的行动力度和进度。各村把“四边三化”、“双清”行动纳入村规民约,发挥党员干部、老年协会的督查作用,在全社会形成“环境卫生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的浓厚氛围,共同打造山清水秀、村居洁爽的“美丽磐安”。
作者系磐安县副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