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浙江种植业

今年我省早稻实现“三增”高产创建功劳不小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3年我省早稻播种面积172.67万亩,比上年同比增4%;亩产415.3公斤,总产71.71万吨,同比分别增3.2%和7.2%。早稻单产继2011年位居全国首位后,再次位居全国第一,比全国早稻平均亩产高23.1公斤。实现这一喜人局面,粮食生产高产创建活动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农业部和省政府对粮食高产创建工作的统一部署,今年全省共创建了8个部级早稻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和43个省级早稻高产创建千亩示范片,均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并通过示范辐射,带动全省早稻实现“三增”。
  其中,全省8个部级早稻万亩示范片面积达8.983万亩,涉及158个村,22169户,平均亩产500.2公斤,比示范片上年平均亩产增14.2公斤,增幅为2.9%;43个省级早稻千亩示范片,面积5.819万亩,平均亩产532公斤,比示范片上年平均亩产增22.4公斤,增幅为4.4%。
  高产创建示范片中还建立百亩核算心方34个,面积7554.6亩,平均亩产566.3公斤,比上年增44.7公斤,增8.6%。其中诸暨市王家井镇淀荡畈村百亩核心方的125亩“中早39”,平均亩产达658.6公斤,打破了浙江早稻百亩方吉尼斯纪录。江山市长台镇华锋村厅后畈152亩核心方,品种为“中早35”,平均亩产643.3公斤。台州市路桥区金清镇解放村130亩亩核心方的“中早39”,平均亩产632公斤。龙游县詹家镇铁路底早稻420亩核心方,品种为“中嘉早17”,平均亩产575公斤。
  据悉,近几年我省早稻高产创建示范片中所用品种大多为“中早39”和“中嘉早17”,这些优良品种表现为熟期适中、抗逆性好、高产稳产,适合机插。通过高产示范片的带动,这两个品种已成为我省早稻的主导品种,面积逐年增加,占到全省早稻面积一半以上,为全省早稻的增产奠定了基础。
  通过高产创建示范片的辐射带动,全省大面积推广应用“高产早稻品种+机械化插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早播早栽促早熟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统防统治技术”的早稻增产技术模式,促进全省早稻增产。
农讯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