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浙江种植业

绍兴市“菜篮子”基地扩容

  绍兴市袍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斗门镇斗门村中心一条新浇的水泥路,一边连着村民房屋,一边连着广阔菜地。菜地上毛竹棚正在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6米宽标准钢架大棚。菜农一边参与设施改建,一边不误农事,芹菜、莴笋等秋冬季蔬菜育苗工作照常进行,一垄垄菜地上绿油油一片。这是笔者近日在探访绍兴市新“菜篮子”基地建设时见到的场景。
  据了解,作为绍兴市政府十大民生实事工作之一,今年绍兴市区共有18个“菜篮子”基地项目被列入建设计划。由于早早准备,提前启动,这批“菜篮子”工程快速推进。目前已有8个项目建成,即将接受验收。其他项目也已完成大部分建设内容,预计到10月能全部完成投入生产。
  “今年是我们第三期建设‘菜篮子’基地,内容包括建设150亩钢架大棚、300多米大明沟以及完成300米机耕路硬化,匡算总投资近320万元,目前已投入200万元左右。”斗门村村委主任蒋伟强告诉笔者,整个第三期蔬菜基地建设项目预计到本月底下月初全部完工。
  在已经建好的钢架大棚中,其中有两个是村民周金宝自己搭建的,陪同走访的绍兴市蔬菜技术推广站专家连声夸“搭得标准”。两个棚里一个种着快茭,即将陆续上市,另一个棚里种着葱,长势良好。“有了钢架大棚,我种菜更加安心了。”周金宝说,他还有另外两个毛竹棚,是向邻居“流转”过来的,接下去也准备改建为钢架大棚。
  “包括钢架大棚在内,生产和基础设施的改建和改造,最明显的作用是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了。同时也能方便生产管理,改善蔬菜生产环境,增产增收效益明显。”蒋伟强表示。
  斗门镇的另一个蔬菜基地项目就在斗门村隔壁的荷湖村。该村经济合作社继去年改造160亩毛竹棚和露地菜地后,今年又实施了150亩“菜篮子”基地建设,目前已完成95%左右的钢架大棚建设,沟路渠等基础设施也已完成80%以上。在该村党总支副书记傅关宝看来,实现成片改造后,菜地利用率可提升30%左右,等于菜农可以多种30%的蔬菜。
邵浓逊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