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养的一万串紫贻贝已卖了6000多串,收入20多万元,今年光紫贻贝收入就能达40多万元。”近日,笔者来到嵊泗县枸杞乡干斜村的贻贝养殖场,养殖户王建军驾着小船正在收割贻贝。“阿拉不愁销路,贻贝由金盟养殖专业合作社直接收购,价格比其他渠道都高。而且贻贝苗种、养殖物资都能通过合作社购买,光成本,我每年就能省5万元哩!”王建军乐呵呵地说,“加入合作社真是好足了! ”
王建军口中的枸杞乡金盟海水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由嵊泗县供销社领办,是一家以贻贝养殖、加工、销售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有社员113名。据合作社理事长金友定介绍,他们的合作社有着双重功能:统一采购苗种物资和市场销售。“早前,养殖物资都是养殖户自己直接去公司购买,客户一多,价格自然就上升了,增加了养殖成本。”金友定说,为降低养殖户的养殖成本,合作社为他们统一采购贻贝苗种,与供应商约定了苗种的价格、规格、质量、运输方式等。去年合作社向社员供应的紫贻贝苗种,每公斤价格要比市场低0.6元,厚壳贻贝苗种每串降低成本近30元。合作社还利用团购优势为社员及养殖渔民采购生产资料,并按比市场价低15%左右的价格提供给社员及养殖渔民。“金盟”的一头“挑”着养殖户的“支出”,另一头“挑”着养殖户的收入。这几年来,合作社着力开拓市场,先后拓展了宁波、苍南、杭州及福州、烟台、青岛等市场。“跑市场,当时可以说是被逼出来的。”金友定说,2010年金融危机,嵊泗贻贝出口受阻,合作社的贻贝销售成了难题。金友定决定主动出击,自己出去跑市场。他先选择到温州的苍南等沿海一带城市推销,但没人接收。他又跑到福建,叫了当地几个水产小贩,每天给每人送100公斤贻贝。
送贻贝,看似“傻”,但金友定有着自己的“算盘”:若贻贝卖不出,小贩可以自己吃,吃不完可以送饭店、超市等,这样无形中就推广了嵊泗贻贝。20多天后,果然有商贩向金友定要贻贝了。再后来,运出去的贻贝要用卡车装了。随后,金友定用同样的营销方式,打开了广州、山东市场。2011年起,合作社的鲜活贻贝还进入了宁波欧尚超市和三江超市。
有了市场这个基础,合作社的收购价也逐年看好。据介绍,今年合作社收购紫贻贝每公斤价格为2.4元,比一些加工企业、商贩高出1.3元左右。金友定说,合作社社员年收入平均有15万元左右,比普通养殖户高5万元左右。
如今的金盟合作社不再愁市场,但金友定有了新的担忧:干斜村目前只有一个渔用码头,保苗、物资存放等都在这个码头上进行,交通工具无法进入码头,会耽误装运。“今年整个合作社预计要销售贻贝1万吨,明年预计销售量会达到3万吨,若后续设施跟不上,会给养殖户造成很大的损失。”因此,合作社今年投资500万元,在老码头附近新造了一个渔用码头,6月份已投入使用。“今后车子可以直接开到码头装运,减少了中途损耗,增加了贻贝鲜活度。”金友定说。
此外,从今年9月起,由合作社投资的育苗场开工建设,预计12月底投产。他们还将建一个贻贝加工厂,若贻贝鲜销出现困难,可通过加工厂解决。
曹玲 郑元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