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义乌市苏溪镇菜农王大伯开着电瓶三轮车到苏溪供销社经营服务综合体买化肥。走进农资门店,发现和半年前相比,商店的格局已发生不小的变化,原本老式的柜台不见了,商店内陈列着两排十几种不同品牌、不同种类的袋装化肥,货架上标着醒目的价格标签。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王大伯选好化肥、开票交钱,然后将电瓶三轮车开到附近的农资配送中心,工作人员凭票将十几袋化肥搬到了大伯的车上。
买完化肥,王大伯又走进旁边的冷饮速冻中心批了两箱饮料和棒冰,最后还到农副产品展示中心问了下自家种的葡萄能否在这里展示销售,得到工作人员肯定的答复后,王大伯满意地回家了。
自苏溪供销社经营服务综合体8月份试营业以来,当地群众办事方便了许多,本来要跑多处办的事在一个综合体内就可以全部完成。
“苏溪综合体”10月正式开业
去年年底,苏溪供销社依托格局大、产业全的优势,成为省供销社实施经营服务综合体的试点单位。
经过半年多的建设,总投资超过180万元的苏溪供销社经营服务综合体已初具雏形,除培训中心大楼刚于8月底结束装修外,综合体下属的食品配送中心、农资配送中心、冷饮速冻中心、日用喜庆用品商店、农副产品展示中心、饮料配送中心、车辆销售展示中心等均已正常营业。
改造后的苏溪供销社已成为义乌市面积最大、设施最先进、服务功能最全的供销社经营服务综合体,每天都有上百位村民在这里享受到便捷的服务。“过去,人们来供销社一般是买种子、农药的,老式的柜台、杂乱的布局加上有限的商品,让人们对供销社的形象一直停留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苏溪供销社主任骆坚旗说,“现在老百姓走进服务综合体这个小圈子,不仅可以像进超市一样买化肥、种子等农资或日用商品,等10月份综合体正式开业后,老百姓还可以在这里享受文体娱乐、图书阅览、医疗、农技培训等服务。”
除试点的苏溪供销社外,目前,义乌廿三里、佛堂、义亭等镇街的供销社综合体也在陆续建设中。
以廿三里供销社为例,目前已形成了以农资、农产品、日用百货、成品油供应和医药、金融担保、技术培训等主要服务内容为一体的组织框架,下设日用百货、医药、加油站等经营服务点23个,经营服务面积1.4万平方米,服务区域涉及廿三里、稠城、江东3个街道。
围绕经营服务功能,综合体设立经营管理部、三农服务部、金融服务部、培训部、电商部“五部一体”的组织架构。在功能设置上,以农资、日用百货、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农产品协会等传统服务为主,突出农信担保、电子商务、技能培训等新农村发展所需的相关服务。
3年内综合体覆盖全市
义乌市供销社系统在延续原有经营服务功能的基础上,根据区域功能特色建设综合体。如义亭供销社综合体借助当地农业产粮区及自主经营农副产品的优势,突出农副产品展示展销服务项目,打通直销渠道,带动区域性特色农产品走向市场;佛堂供销社综合体发挥完善的农资经营服务体系优势,着重突出庄稼医院、农资销售的特色服务,打造放心农资精品店。
根据未来3年建设规划,义乌市供销社计划在全市建设40家经营服务综合体,其中一类8家、二类8家、三类24家,计划到明年一半以上基层社建成综合体,2015年底前实现综合体网络全覆盖。
据了解,一类综合体主要集中在经济实力较强、服务范围较大、人口相对较为集中的基层社,如苏溪、廿三里供销社等;二类综合体建设以人员相对集聚和购买力较强的区域为主;三类综合体主要以小集镇为主,每个基层社将建3-5个综合体。
吕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