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放养、岸上采食,这是传统养鸭模式,而传统饲养法容易出现排泄物难收集且易排入水体的弊端。笔者从台州市路桥区农林局了解到,1个万只规模种鸭场平均每天产生排泄污水40吨,而污水进入河道就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质恶化、浮游生物泛滥、水体透明度下降等状况。
治污水是“五水共治”的重点工作,治污必须断其源头。为此,路桥区和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合作,将投资200多万元,在丰翔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建设一个标准化水禽场, 并在全市率先开展蛋鸭笼养试验,采用自动喂料、自动饮水、自动通风、自动刮粪等技术,有效解决水禽污染治理难等问题。
据了解,笼养模式可使鸭子远离水体,进入相对封闭的环境,鸭粪可通过自动设备集中收集处理,且只需满足鸭子日常饮水和喷淋量,无需再提供多余水资源。这样既节省水资源,又极大地减少污水排放量,养殖场产生的粪污再经堆沤发酵和沼气池处理,产生的沼液还能用于周边农田施肥,实现污染物零排放,基本杜绝对水体环境的污染。
目前,路桥区水禽存栏量有20多万只,大多饲养在河岸边。“蛋鸭笼养”不仅能解决水禽对水体环境污染的问题,为水禽污染治理提供新模式,而且通过集约化生产,节约饲养成本,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将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於徐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