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黄鱼特别黄,豆芽菜特别白,果汁的色泽特别鲜艳……如果日常生活中遇上这样的事,你的第一反应是不是想到了食品添加剂?生活中,很多人谈“添加剂”色变。到底什么是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有没有危害?6月10日,由全省各地19个部门参与的食品安全宣传活动已经铺开,作为活动的一部分,本报与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共同推出“添加剂,你了解多少”专版,向您介绍常见食品添加剂知识。
浙江食品添加剂产业谋求新发展
浙江是食品添加剂与配料大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后,浙江省食品添加剂与配料行业紧扣市场脉搏,牢抓发展机遇,不断拓展创新,在国内同行业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全省300余家食品添加剂企业的年销售收入近100亿元,拉动全省食品产业包括食品配料产业在内的产值1400多亿元。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浙江食品添加剂品种除香精香料外,有102种(其中单体产品96种,食品配料6种),涵盖18门类。香精香料、营养强化剂、防腐剂、甜味剂、着色剂、乳化剂、调酸剂、增稠剂、抗氧化剂等是主要优势品种。
浙江的食品添加剂产业呈现出规模大、创新能力强、出口量大、经济效益好四大显著特点。2011年,在111家食品添加剂企业中,规模以上企业就有51家,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18家,最高的企业达到19.75亿元,企业年均销售收入9225万元。其中,年度出口交货值34.17亿元,占行业销售收入的33.37%。由于多数产品质量好,技术含量、附加值高,行业呈现较强盈利能力。嘉兴中华化工、新昌制药、宁波王龙等6家企业的出口交货值均超亿元。除此,浙江涌现出多家专业从事复配产品研发经营的企业,先后有37家企业获得国家、省和市三个不同级别的高新技术企业荣誉,还有一批著名商标产品,拥有3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培育和涌现出来的维生素产品、香兰素、山梨酸及盐类、阿斯巴甜、木糖醇、香精、明胶类增稠剂、速溶茶等新产品和优势产品逆势发展,市场份额迅速扩大。
目前,我省食品添加剂产业在积极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2009年《食品安全法》施行以来,旧的行业管理体制已完全打破,新的监管体系尚未理顺。企业既面临上层行业监管体制不顺和法规、标准缺失的问题,又面临人们对食品添加剂的误解。近年来,企业穷于应付,正常生产受影响,市场开拓艰难。当前,浙江省食品添加剂产业正处于由“大”转“强”的战略机遇期,却恰遇前所未有的新情况与新问题。目前行业发展喜忧参半,喜的是能在困境中逆势发展,忧的是由“大”转“强”的势头受到打击,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可能一时难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