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法制

千里之外来信求助,政府各部门联手相助——

非婚生孩子终于落户享受低保

  •   两个多月前,一封从新疆一所监狱寄出的求助信,摆在了淳安县司法局局长的案头。信是该监狱的一个淳安籍服刑人员写来的,他希望家乡的政府部门能帮帮他11岁的儿子。
      在之后的两个月时间里,淳安当地司法、行政、公安、民政等多个部门联手相助,让这个11岁的非婚生孩子终于落实了户口。
    一封求助信
      今年5月初,淳安县司法局局长吕瑞琴收到了一封来自新疆某监狱的信。写信者是这所监狱的服刑人员吴桦(化名)。来信中说,2010年,他因犯盗窃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3个月,剥夺政治权利3年,现在新疆某监狱服刑,余刑还有9年3个月。
      吴桦牵挂着自己11岁的儿子。早年,他和妻子离了婚,两个儿子一人抚养一个。之后,前妻带着小儿子远走他乡。吴桦服刑后,大儿子跟随爷爷奶奶生活。不久前,两位老人相继过世,留下11岁的小康(化名)无人抚养。更麻烦的是,大儿子小康是两人婚前生下的,11年来一直没上户口。
      吴桦尽管对儿子满怀愧疚,却束手无策。无奈之下的他,只能给家乡的司法局写了这样一封信。
      收到信的当天,吕瑞琴就联系姜家司法所所长余学军,希望他去核实一下来信所说的情况。
    户口最要紧
    “我调到这里当所长时,吴桦已被判刑了。先前只是知道他们家比较困难,爷爷奶奶过世后,小康和60多岁的舅公生活在一起,并不知道这孩子一直没有户口。”余学军说,接到吕瑞琴打来电话的当天,他就到了小康的舅公家去了解情况。
      小康的舅公几年前因一次意外事故,摔坏了腿,走路不方便。他单身一人,没有经济来源,也是个低保户。但当小康的爷爷奶奶过世后,这个农村老汉,还是承担起了照顾小康的责任。“这娃实在可怜,我是他身边唯一的亲人了。”小康的舅公告诉余学军。此后,余学军又去村干部和学校那里作了了解。“小康现在镇政府所在地小学读四年级,比较懂事,学习也很努力。全年级200个孩子,他的考试成绩排进前十名。小康的父母是在江苏打工时认识的,生小康时还没有办结婚手续,在江苏农村找接生婆生下了他。所以,小康一直是‘黑户’。学校给小康减免了学杂费,但因为没有户口,他今后的读书、生活都会遇到很多问题。”了解情况后,余学军向吕瑞琴进行了说明。
    低保有着落
      了解情况后的吕瑞琴第二天就赶到淳安梓桐镇,和当地镇领导一起商量怎么帮助小康。
      “孩子的舅公愿意做他的监护人,在他爸爸出狱前照顾孩子的生活。眼下最关键的是解决孩子的户口以及低保问题。”吕瑞琴说,“我们希望在不影响孩子学习生活的前提下,帮他解决这些问题,确保他不失学,能健康成长。”
      因小康没有合法的出生证明,母亲也失去了联系,还得补缴“非计划内生育的社会抚养费”,上户口的过程并不容易。
      为此,淳安县司法局进行了一次募捐,全局上上下下凑了7000元,用来帮小康缴纳社会抚养费,其余的部分则由镇政府协助解决。
      钱的问题落实了,怎样才能联系上小康的妈妈?小康所在村的书记徐红梅想到了一个人,可能他会有孩子母亲的联系方式。
      几经辗转,徐红梅终于联系上了小康的妈妈,并在电话里告诉她小康现在的情况。“小康2岁的时候,她就离开了,但她现在的状况也不好,得了严重的类风湿关节炎,没法走路,更不要说从外省赶过来了。”
      于是,淳安县司法局、梓桐镇政府与当地公安部门决定特事特办,为小康补办户口。同时,镇政府和村干部也在第一时间为小康申请了低保,预计8月份就能办下来了。届时,小康每月能领到360元的生活费。
    陈岚 舒清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