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美丽乡村

龙泉上田村

文才豪士人才辈出

  •   龙泉市城北乡上田村,地处松阳、遂昌、龙泉三县(市)交界处,村境幽雅,人才辈出,素有“龙泉北乡好上田”之美誉。清初顺治年间,其祖先毛元康从遂昌关塘村(关塘毛氏由江南毛氏祖居地江山石门清漾村迁至)迁此居住,至今已有近400年历史。元康公巧创人居环境,顺天道,应人理,精心谋划,卓越营造,得天时、地利、人和为一体,孕育出数以百计的文才豪士、官场名吏、文坛精英。
      上田村历史悠久,现存最古老的居住房屋是以三角坛为中心的毛氏日、月、星三房古屋,以及分布在村头、村脚、对门、上田里、迎神坛、满楼下、大路下、仓弄、山顶、松树坑、塘源头等处的清、民国建筑。上田毛氏宗祠、文昌阁、禹王宫、五谷殿、兰田桥、贞节石牌坊、村脚石栏杆、古时的九桥十三碓、上坝、下坝、两蹬步,这些是先人留下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
      古时上田村交通四通八达,村内有大小村弄41条,外出向东经仓坛过猛坑、吴岱、黄庄桥抵达龙渊;一路过溪下、陂川、龙虎坳、高亭、玉岩通向松阳县城;向北翻过岙田、下百步岭经东书、徐村、歧口直达遂昌城关;向西登上小畲岭,翻过山头坳,经上垟坳,一路下双溪、河里通向龙泉;一路过横栏、金铺、关塘,到王村口可乘船至衢州樟树潭,下乌溪江、富春江直达杭州。而王村口通碧龙、住溪、宝溪一带,是我党领导的浙西南革命根据地,当年由粟裕、刘英指挥的中国工农红军的“上田战斗”部队正是走这一线路。
      上田毛氏自关塘始祖成显公上溯五代毛晃公(系宋代礼部尚书和户部尚书),至上田始祖元康公至今已34代,源远流长,人才辈出。上田毛氏祖宗历有尊师重教、诗礼传家之风,古时,村有私塾多处,清末1891年就办起第一所上田化育学校。1938年,由族人毛荫亭先生(抗战前时任杭州市公安局南城分局局长,后离任返乡任乡长)集资,在毛氏祠堂前建造有三层楼房一幢,创立了上田小学,后改为上东乡中心小学,自任校长,聘师执教,学生除本村、本乡外,还有三四十里以外的遂昌、松阳,本县的道太、盛溪、黄鹤等地的民众也送子女前来就学。上田小学距今有70多年历史,培养学生数以千计。仅上田村,清代有毛仪乾例授登士郎,毛闻祈、毛闻郊钦授贡元,毛闻郇钦授布政使理问,毛先琦、毛裕铃、毛裕钧钦授九品,有贡生、廪生、增生、监生、庠生(秀才)50余人。新中国成立至今,全村有大专毕业生130余人,研究生10余人,博士后1人。260多年前,先人为纪念宗亲,建造了毛氏宗祠,祠前原有三对桅杆,为钦授贡元而立,历来每年春节设筵祭祀祖先五天,正月初二,全村毛氏子孙,包括东书的毛氏后裔均前来拜太公,祠堂鼓声、鞭炮声,响彻云霄。居住在龙泉、遂昌两地的毛氏老人逝世后,都将灵牌按号填入设在太公柜上的粉牌,村人对外地族人送灵牌上祠堂时,还吹打乐器到村口迎接,气氛庄重,实为壮观。每到清明节,外地族人纷纷前来扫墓祭祖。昔时凡有生儿育女者,均赠送老酒、豆腐到祠堂聚宴,故名为“吃豆腐酒”。
    毛人福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