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法制

村里的“平安档案”让林大妈拿到了青苗补偿款

  近日,常山县同弓乡原长淤村村民林大妈终于拿到了青苗补偿款,她说:“能够拿到这笔钱,还真是多亏了‘平安档案’交接制度。”
  几年前,因为征地,长淤村需支付给林大妈一笔青苗补偿款。然而,因村里资金紧张,村干部便和林大妈商量,“这笔钱能不能欠一欠”,林大妈同意了。
  可一晃几年过去了,林大妈都没能拿到这笔青苗补偿款。不久前,长淤村、下东山村、竹蓬底村等几个村合并成了中和村。林大妈觉得,连长淤村都没有了,自己的这笔青苗补偿款肯定是没了下文。想到自己家里窘迫的经济状况,林大妈不由地在村口哭了起来。这一幕正好被中和村新任村支书潘广丰撞见。
  问清楚来龙去脉后,潘广丰想起,在“平安档案”交接单中确实有一笔涉及林大妈的旧账未清。于是,潘广丰马上让工作人员查清了这笔账目并落实到位。“有了这‘平安档案’,我心里就有谱了,对村里的工作安排也会有个全盘考虑。”潘广丰说,他原是竹蓬底村村支书,在村庄合并后,当选为中和村村支书。正担心小村变大村,对全村的情况可能不够了解时,同弓乡副书记楼华及时传达了常山县关于实施“平安档案”交接制度的相关规定。
  按规定,上一任村支书和村委会主任必须向下一任村支书和村委会主任就村里的平安状况进行书面交接,内容包括政治、治安、信访、公共、生产等5方面。这5方面的内容都被一一细分,制成表格,汇成一册。潘广丰担任中和村村支书后,很快就收到了“平安档案”,他也很快掌握了全村的情况。“有了‘平安档案’,一些苗头性问题也能及时掌握了。”潘广丰说,下东山村有个石基自然村,多年来村里300多人存在用水困难,村民多有抱怨。中和村成立后,村“两委”首先将这事放上议事日程。经过努力,目前村民用水问题已得到解决。而伴随着这个问题的解决,村里一直久拖不决的土地流转、道路修建等难点工作也迎刃而解。 巫春燕 丁远进 孙佳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