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以千亿美金估值上市的阿里巴巴,不仅自身体量巨大,给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也是空前的。这家自称以技术拓展商业边界的电子商务巨头,把数字经济的密码带给了数以百万计的农民,并让他们的命运发生了扭转。
阿里研究中心的一份报告显示,2012年仅在淘宝、天猫上注册的农村网店数就超过160万个。目前,全国范围内已发现淘宝村20个。
网商数量达到当地家庭户数10%以上,年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超过1000万元的村庄被阿里巴巴叫做“淘宝村”。位于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的湾头村便是其中之一,全村1700户人家,将近三分之一在做淘宝,年销售额超过100万的店家就有二三十家,全村草编柳生产产值超过1个亿,其中60%通过淘宝网销售。“村里开淘宝店开得比较好的都在博兴县城置了房、买了车。”湾头村的安会计说。
阿里巴巴带给农民的数字技术红利也引起了政府的兴趣。各地政府在开办专门的农村电商培训班的同时,把特色农产品组织起来,在淘宝网上争相开出拥有本地特色的农产品地方馆。截至2014年5月,淘宝网特色中国已正式开通省级、地市级和县级各级地方馆34个,其中内地开通的地方馆33个,另有几十个地方已向淘宝特色中国团队正式提交了申办材料,排着队等待开通。
大量农民在类似阿里巴巴的电商平台上“淘金”,也让一些敏锐的观察家看到了农村经济转型和城镇化的全新方向。有专家说,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的信息化、电子商务到了由城市向农村拓展和在农村全面推进的新阶段。“电子商务不仅仅是一种交易手段,而且可以直接助力包括‘三农’、扶贫、民生、经济发展与转型、城镇化等经济社会主要战略目标的实现。”
(摘自《羊城晚报》 林曦/文2014年9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