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名乡村邮递员,但大部分工作却不是送信,而是帮人代购生活用品,办杂七杂八的小事。记录乡亲们需求的本子,整整记了18本,他成了200多位留守老人心目中的“邮差儿子”。
他就是湖北省武汉市邮政局江夏区局舒安街邮政支局乡邮员熊桂林。24年来,熊桂林跑遍了湖汊纵横的舒安乡的每一个村落,为留守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有事就找熊桂林”成了老人们的习惯。
18个记事本280多个电话号码
从武汉市中心出发,驱车疾行2个多小时,才到了这个与鄂州、咸宁交界,堪称武汉最偏僻乡镇的舒安街。1990年,年仅18岁的熊桂林进入邮政局工作,负责投递报纸、信件。熊桂林发现村里的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留下的大多是老人和小孩,从乡下到镇上要大半天,出门一趟很不容易。
于是,熊桂林在送邮件之余,额外给自己加了个任务——无偿帮村里的留守老人“跑腿”。当记者上午10时在舒安街邮政支局看到熊桂林时,他已送完了当天舒安街上的所有邮件,一早采购来的各种生活用品,占据了投递工位的大半空间。“这是给木桥李湾李隆平老人买的蔬菜和肉,这是帮一个老和尚修的遥控器,这是给梁子湖边养鱼的李旺安老人带的面条,这是给一个看报的老人买的放大镜……”熊桂林开始一天的送邮工作前,都会清点乡亲们托他捎带的东西,一件件放到自制送货箱里。他随身带着一个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载着乡亲们的各种需求,每做完一件事就用笔划掉。这样的记事本,熊桂林记了18本。由于经常要捎带大件物品,3年前,他自费购买了一辆三轮车。“不光送东西,交电话费、领养老金都托他代办。”易国英老人说,家里的电话费都是熊桂林帮忙代缴。
熊桂林的绿色背包里,常年备着一张电话单,上面记录着舒安乡所有部门、办事机构联系人的电话号码,包括水厂、面包车、残联、医务室等。他手机里存了300多个电话号码,其中有280多个是他服务的留守老人。
200多个留守老人的“邮差儿子”
记者跟着熊桂林走了一趟邮路,沿途见到的老人几乎都和他打招呼,有的老人见熊桂林来了,像看见亲人一样热情地拉着他的手嘘寒问暖。到了饭点,人们纷纷招呼他去自家吃个便饭。
关于24年来熊桂林照顾留守老人的事迹,十里八乡的人们张口就来:2012年的一天晚上,独自在家的丁传猛老人高烧39.5度,卧床一天浑身无力,打电话向熊桂林求助。一个多小时后,熊桂林就载着医生来了。丁传猛动情地说:“他就是一个普通邮递员,却比我亲儿子还常见着。”夏家湾村民易显万生活长期不能自理,熊桂林常抽空去跟他聊天,每年还挤出200元钱给他过年。而今,易显万一见熊桂林就说:“好人又来啦”。“熊桂林对我们有求必应。一个电话他就帮忙办了,真是个好人啊!”李隆平老人接过熊桂林买来的菜后,一个劲地往他包里塞新捡的花生和鸡蛋。
年逾古稀的李隆平和老伴易有英的5个子女都不在身边。3年前,易有英被查出患胆囊脓肿,要长期按量服药,但这种药只有省医院才有。3年来,熊桂林每月都会按时送来老人的药,从不间断。“熊崽就像我的亲儿子一样孝顺!”李隆平说。
举手之劳帮助老人很开心
24年来,熊桂林坚持帮助老人,同时没有放松自己的本职工作。他累计行程30余万公里,投递邮件350余万件,无一差错。
在交谈中,熊桂林说得最多的是“开心”。“我不会额外收钱。举手之劳帮助农村老人,自己很开心。”熊桂林说,如果自己有事两天没去,老人们就打电话来问,小熊,今天做什么去了,怎么没来?
如今,爱心邮路不再孤单。今年9月,武汉邮政舒安支局成立了“熊桂林学雷锋志愿服务队”,更多同事加入到敬老助老的“爱心邮路”行列。
(据新华社 王贤/文 10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