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蔡希师
这些天,刚收割完晚稻的建德永盛粮油专业合作社社员们又开始为冬小麦的播种做起了准备。“多亏有粮食生产功能区,现在这里成片的农田,全用机械操作,省工又省力。”合作社理事长陈正中笑着说。
自2010年杭州启动农业“两区”建设以来,至目前已累计建成各级粮食生产功能区1104个,面积55.5万亩;建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65个,面积27.88万亩。经过5年的农业“两区”建设,杭州农业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到现代都市农业的华丽蜕变。2013年,杭州农林牧渔总产值达399.76亿元,单位耕地面积农业增加值7786.24元/亩,单位农业劳动力农业产出40152.80元,均位列全省第一位。
农业“两区”,让杭州现代农业之花绽放得更加美丽。
打造规模农业,走高产高效之路
建德永盛粮油专业合作社就在该市大同镇三村畈粮食生产功能区内。据理事长陈正中介绍,合作社现有社员151人,耕地1300余亩。合作社以建德市农技推广中心为技术支撑,实行供种、育秧、机耕、插秧、灌溉、病虫防治、机收、烘干等“八统一”。“八统一”既提高了生产效率,也增加了社员的收益。记者了解到,社员以田入社、以田分股,合作社把全年粮食生产的收入,按股分发给社员。外出打工无法打理家中农田的村民,也可以将耕地流转给合作社,每亩每年收取600元租金。这样,不仅保证了村里的粮田不会荒废,又给外出打工的村民带来了收益。
三村畈粮食生产功能区不仅是建德市农业局粮油新品种试种示范推广基地,还是2014年农业部粮食高产创建整乡制万亩示范片的核心区,其中120亩的“甬优12”高产示范方,经当地农业部门实割验收,平均亩产750公斤,最高田块的亩产近850公斤。功能区内粮油生产已达到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等“五良”标准,是“设施完备、土壤肥沃、技术先进、机制健全”的高标准粮田。
三村畈粮食生产功能区是建德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的一个缩影。从2008年开始至2013年,建德市陆续建设了7个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13个市级粮食生产功能区和54个县级粮食生产功能区,总面积达44236.3亩。功能区内主要种植水稻、小麦、油菜等作物。由于功能区内农业基础设施完善,新品种、新技术应用率高,统一服务水平高,粮油平均单产明显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起到了明显的示范带动作用。
打造循环农业,走生态发展之路
勿忘农集团在杭州建设的省内首个完全控制型植物工厂和天敌工厂、舒兰公司创新的全省领先的秸秆综合利用模式、天元公司拥有的全国领先的蝇蛆处理猪粪规模和技术……一个个“全国领先”“全省首个”的生态循环农业精品项目,成了萧山区江东省级现代综合区的金名片。在推进农业“两区”建设中,萧山区政府围绕“投入集约化、生产清洁化、废物资源化”的目标,实施了综合区展示中心、生产主体指示系统、农业公共服务中心、骨干道路整治提升、生产管理用房立面整治等五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结合“四边三化”和“三改一拆”,大力开展道路绿化和违建拆除,园区整体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和提升。
与此同时,萧山区政府通过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开展实地调研、召开经营主体座谈会等措施,深入了解区内产业现状和经营主体需求以及农业废弃物的总量及分布,理清发展思路和建设目标,提出了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建设的整体思路,构建起产业结构体系、价值功能体系、技术应用体系、循环利用体系、基础配套体系、服务支撑体系这六大相互支撑、有机关联的功能体系。今年7月,投资4200余万元、占地30亩的江东农业废弃物综合处理中心建成并运行,废弃物处理中心具有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沼液收集配送、农作物秸秆收集利用、农药包装物回收处理和有机肥加工生产等五大功能。中心的建成,使区域大循环更加畅通和完善。
2013年,综合区实现农业总产值28.39亿元,成为全国加工型蔬菜出口基地和国家南美白对虾标准化示范区、全省规模化设施化程度最高的畜禽养殖基地、杭州市重要的“菜篮子”基地。
打造文化农业,走产业结合之路
占地808亩的野芦湾生态休闲农业园,是余杭区良渚北片都市农业高效示范区中的一个特色农业园区。该园区根据那里风光秀丽、水域资源丰富和生态环境良好等特点,把高效生态农业与休闲观光旅游有机结合起来。据了解,园区开辟了现代农业栽培、水产养殖、乡村体验、生态农业观光与良渚农耕文化展示等活动区。在园区里,游客可以体验拔菜、捕鱼、捞虾等农事,享受与都市生活不一样的乐趣。近几年,野芦湾园区年接待游客均达30多万人次。
在推进农业“两区”建设中,良渚街道根据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地形地貌规划定位不同的园区,在北片确定了12个重点推进的现代农业园区,占地1.41万亩,计划总投资6.35亿元,其中千亩以上园区10个,500亩以上园区2个。这些园区功能互补,类型不同,分为生态环保型、科技创新型、都市观光型等。
良渚街道还投资3.58亿元,建成省五星级农家乐经营点2家,市级休闲观光农业旅游示范园3家,总面积3347亩,年接待游客60余万人次。良渚农业“两区”的建设充分展现了农业产业与旅游产业结合后的巨大发展潜力,为我省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做出了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