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200元能买到什么?可能不够买一件衣服,甚至不够一些人的一顿饭钱。但在25年前,200元是张胜利能够继续上学并最终改变命运的“巨款”。
如今,38岁的张胜利是河北省涞源县东团堡中心小学副校长。1989年,希望工程基金成立。时年13岁、因家贫辍学的张胜利成为希望工程受助者之一,拿到第一笔救助金200元,得以继续读书。1997年,张胜利自上海市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回乡任教,从母校桃木疙瘩小学到附近的寺院沟小学,再到现在的东团堡中心小学,虽经历了山区教学点的撤并整合,但张胜利始终没有离开生养他的东团堡乡,没有离开基础教育工作。“毕业后,我在桃木疙瘩小学任教第一节课,就跟学生们讲了希望工程对我的帮助,以鼓励孩子们努力学习。”但学校当时的状况却很残酷,村里许多孩子因贫辍学,整个学校只有5个学生,“后来又陆续辍学了两个,就剩下3名学生了。”
张胜利开始在大山深处一个村一个村地走访。“我告诉大伙要帮助孩子们上学,书费不用他们掏。我自己没有经济能力,可以跑社会赞助去资助他们。”在张胜利的帮助下,不少孩子得以重返学校。“我是希望工程的受益者,也是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见证者。”张胜利说,“越穷的地方越需要重视教育,因为知识能改变命运,这是希望。”
让张胜利欣慰的是,虽然桃木疙瘩村现在仍未脱贫,当时的桃木疙瘩村希望小学也已并入东团堡乡中心小学,但却没有一个孩子因家庭贫困辍学。
(摘自《新华每日电讯》 曹国厂/文 2015年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