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在巴黎的国际地球自转学会近日表示,由于地球自转放缓的原因,2015年将迎来史上第26次“闰秒”,时间在6月30日午夜,科学家们将再度给钟表额外增加1秒钟时间,届时原子钟将会在23点59分59秒后停留一秒钟,让变慢的“世界时”跟上原子钟步伐。也就是说,今年大家额外多出了1秒钟时间。
目前,国际上有两种时间计量系统:一种是基于地球自转周期的“世界时”,另一种是基于原子振荡周期的“原子时”。前者因地球自转速率缓慢变化而不稳定,后者相对稳定不变。自1958年人类启用原子时以来,两种时间尺度以各自的速率向前奔跑,两者的偏差也在不断加大。
由于地球自转有长期减慢的趋势,所以通常情况下,每过一至两年,就需要“闰秒”一次,且一直是增加1秒。届时,授时中心会将“闰秒”信息通过授时系统发播出去,高精度时间需求部门通过专用定时接收机接收无线电信时号,就会自动进行“闰秒”。如果有些国家单独拒绝“闰秒”,一些高精度的系统就无法和世界衔接,比如小到股票交易,大到卫星上天,都会出现一系列的蝴蝶效应。“闰秒”从1972年开始启用,离我们最近的一次闰秒出现在2012年,今年将是人类第26次“闰秒”。
(摘自《南国都市报》 黄敏/文2015年1月13日)